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乾隆帝旧藏西周作宝彝簋递藏史(图)

乾隆帝旧藏西周作宝彝簋递藏史(图)

2018-09-06 12:43 文章来源:收藏快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作宝彝簋作宝彝簋

 作宝彝簋铭文作宝彝簋铭文

作宝彝簋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鉴》,卷14、页7中的著录作宝彝簋在清乾隆二十年(1755)武英殿刊本《西清古鉴》,卷14、页7中的著录

 作宝彝簋在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卷7、页11中的著录作宝彝簋在吴大澂《愙斋集古录》,卷7、页11中的著录

一件青铜器,制作于西周,经历过帝王收藏,也曾为大藏家所喜,最后辗转大洋彼岸,它就是作宝彝簋。观其历史,作宝彝簋曾被乾隆皇帝、吴大澂、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等传奇藏家递藏,注定了从出生那一刻起就不平凡。

作宝彝簋曾藏内府天家,著录于乾隆皇帝青铜收藏的首部图录《西清古鉴》之中。“西清”者,西厢清净处也,在清代特指乾清宫内的南书房。从康熙朝起,皇帝择翰林官员才品兼优者入值南书房,作为皇帝的文学侍从。清宫浩如烟海的收藏也正是由入值南书房的群臣们整理编纂的。他们同时也充当着天子顾问的角色,与皇帝一同鉴古并为之唱和。乾隆皇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收藏家之一,不仅在于其收藏之巨,更在于他深谙收藏家传古于后世的职责。在乾隆九年、十年相继完成《秘殿珠林》和《石渠宝笈初编》以后,乾隆把下一个编纂整理的目标定在了他的青铜器收藏上。乾隆十四年(1749)十一月初七,上谕尚书梁诗正、蒋溥、汪由敦,率于敏中、董邦达、钱维城等八位侍郎编纂《西清古鉴》。该书的宗旨、体例均由乾隆皇帝钦定,且“每一卷书成,辄恭呈点定”,并由允禄、弘瞻两位亲王总监,可见其作为皇家工程的地位。乾隆皇帝在上谕中特别指出“古器显晦有时,及今不为之表彰、载之简牍,考索者其奚取征焉?”其圣心远虑,可见一斑。上谕下达一年半后的乾隆十六年(1751)夏五月,《西清古鉴》编成,奉旨在武英殿刻板。至二十年(1755)刊印成书,收录商周至唐代铜器1529件,本件作宝彝簋就著录在卷14、第7页。

进入十九世纪,作宝彝簋为晚清名臣、鉴藏大家吴大澂(1835—1902)所获。吴大澂,江苏吴县(苏州)人,字清卿,号恒轩,后因得西周愙鼎(师眉鼎)而取号愙斋。吴大澂先后任陕甘学政、广东巡抚、湖南巡抚,其一生中最为人称道的政绩是赴吉林与俄国进行边界勘定争回失地。公余之暇,吴大澂亦能书善画,精通古文字,雅好收藏。其青铜、古玉收藏自不必赘言,据《吴愙斋年谱》后附《百宋陶斋藏瓷》记载,吴大澂藏有30件汝窑、13件哥窑瓷器。作宝彝簋当日就济济于吴家名宝之列。吴大澂在《愙斋集古录》中作宝彝簋铭文拓片旁亲题“制甚工,虽只作宝彝三字亦市鬻器之精者”。这在偏重铭文的当时是难得一见的对青铜器艺术性的评价。进入二十世纪,作宝彝簋又由卢芹斋、仇焱之、埃斯卡纳齐、赵不波等众多传奇古董商、收藏家递藏。作宝彝簋此前一次公开亮相还要追溯到1980年伦敦苏富比“太仓仇氏抗希斋曾藏珍品”拍卖。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