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题跋:“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木石图》上有苏轼好友米芾(1051-1107)的题跋,相信是在此画完成一段日子后所写。他与苏轼一样,也是位受人敬仰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苏轼透过送赠和交换画作及书法作品表达情谊,此举亦有助于建立人脉、丰富文化修养及加强影响力。
手卷中的墨痕画迹,也让人得以一窥苏轼和米芾对艺术的观点和理解,同时感受到这两位十一世纪的著名人物惺惺相惜的深厚情谊。此画以无比具体的手法,表现出这两位活在遥远时代的文化巨擘之间的真挚关系。米芾的题跋认为画中的枯木表达老年时的心境,当中的愁思显然与苏轼被流放时的经历互相呼应。在米芾的其他文字作品中,他也曾提及苏轼如何将情感融入流丽的笔触、怪石与枯木之中。
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莫友柯(Malcolm McNeill)表示:“在《木石图》中,苏轼更加直率地坦露了内心世界而取代假象,清晰鲜明。奇石的流丽曲条,以及干墨画笔留下的每道笔迹,也营造出了这种感觉。”
Alastair Sooke更进一步指出,此画令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成为重要的艺术主题,是苏轼“为艺术史带来的贡献”。
苏轼《木石图》拍卖时间
11月26日
地点
香港会议展览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