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一桂(1686-1772)所绘的十二开《东坡先生懿迹图》其中一页就描绘了苏轼66岁时的样貌。该作于2012年5月28日在佳士得香港以437,500港元成交
11月26日,佳士得将隆重呈献北宋时期大文学家、中国文坛泰斗苏轼的珍稀墨宝《木石图》,此作将领衔佳士得香港2018年秋季拍卖。通过视频,来自英国的著名艺评家Alastair Sooke与佳士得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一同回顾了这位中国文化大家的生平,并探讨他对绘画本质的革命性意念。
Alastair Sooke解说:“宋代是中国艺术的巅峰时期,当时苏轼仕途康庄,成就多采。”苏轼是宋代成就卓著的文人学者,既是诗人、政治家、作家、书法家和画家,也是美学理论家。“他涉猎甚广,令人不禁联想到文艺复兴时期的博学通才,而事实上,他却比达·芬奇(da Vinci)早出生四个世纪。”
要了解苏轼在中国文化里举足轻重的地位,便要先认识他身处的时代和社会。宋代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当时的人口急增,国家的经济生产数量及能力大幅提升,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中国书画部专家周时健指出﹕“在中国艺术史上,宋代也是艺术成就的巅峰时期。”
宋代与唐代上半叶不同,由一群士大夫管治;他们由体现任贤主义的科举考试选出,并由宫廷委任。在此制度下,绘画及书法是士大夫必修的其中两艺,因而得以繁盛发展。
1037年,苏轼出生于一家书香门第,后以19岁之龄通过殿试(科举考试的最高级别)成为进士,表现出类拔萃,被视为政坛的后起之秀。他清晰有力的文章令宋仁宗(1010-1063)深为欣赏,在宋神宗(1048-1085)于1067年登位之时,苏轼已是备受尊崇的士大夫。
不过,朝廷政党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张,苏轼在1071年成为党派之争下的牺牲品,被贬杭州。其后近十年,他再被先后贬到密州、徐州及湖州。1079年,苏轼被捕下狱,相信这次牢狱之灾及其后被流放的遭遇,全因他私下撰写诗词暗讽当时主导朝廷的王安石变法。
周时健解释道﹕“他在1080年获释时已判若两人,经常内省自察,避谈政治,转为开始思考人生及哲学。他亦经常阅读《论语》和《易经》,并创作大量诗词。”
苏轼被流放到黄州省,生活颇为贫困。他在后称“东坡”的山麓开垦田地,自号“东坡居士”。他在流放期间历尽苦难,却也写出了最脍炙人口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