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件一级藏品、24件二级藏品……11月1日,上海图书馆2018年文献大展“缥缃流彩——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馆藏精品文献展”即将拉开帷幕,100件珍贵藏品将在上海图书馆第一展厅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集中展出明清特别是近现代著名收藏家如项元汴、黄丕烈、龚心钊、吴湖帆等私家装潢的珍贵典籍100件,其中38件为一级藏品,24件为二级藏品,所有展品,皆堪称上海图书馆“镇馆之宝”。文献品类主要有4大类:佛经、书籍、碑帖、尺牍,装池形式包括线装、蝴蝶装、经折装、册页装、卷轴装等,并分类展现绘画、书法、篆刻等传统艺术在图书装潢中的运用。
“其实这是审美问题,因而有了装潢,每样典籍到了不同藏家手里,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审美喜好进行装饰。所以装潢是技术,也是一种艺术,它与图书本身的书法、雕版等一起构成了书籍的艺术性元素。”历史文献中心馆员梁颖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中国古代书籍装潢形态十分丰富,从“著于竹帛谓之书”开始,编以书绳,聚简成篇的简策装已有了早期的装潢意识与设计实践。之后的帛书、卷轴装、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形态,既展现了中国书籍史的发展演变,也从艺术上展示了书籍的不同装潢特点。同时这种演变又深受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影响,书籍的装潢演变状态是不同社会物质条件的反映,折射了不同时期书籍生产和收藏的背景与境况。
此外,装潢的优劣,也是评判图书等第高下的依据。清代《天禄琳琅书目》是第一部官修善本书目,它的《凡例》说“其宋、金版及影宋钞,皆函以锦,元版以蓝色绨,明版以褐色绨,用示差等”,明确记录了以不同色彩质地的材料装潢不同版本级别古籍的情况,说明图书的等第越高,装潢的档次也越高。这也正是本次展览展品规格之高的原因。
梁颖介绍,虽然我国古代对书籍装潢艺术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总结,但在中国悠久的书籍史上,大量的书籍生产与收藏为装潢实践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从普通工匠到名家高手,直至帝王,对中国古代书籍装潢艺术的发展均有重要贡献。传世的众多实物展现了古代书籍装潢工艺的丰富性与高度成熟,使书籍之美得到了完美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