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苏东坡的诗句道出了竹在古代士人心中的地位。竹虚心有节,那谦逊劲节之气、静雅萧疏之态正是文人雅士孜孜以求的精神境界,也因此被誉为“四君子”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用竹子和最善用竹的国家,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的“西汉彩漆龙纹竹勺”是最早的竹刻艺术品。宋代郭若虚《图画见闻志》中记载了汉代竹刻技艺已出现了“留青”的刻法。元末陶宗仪《辍耕录》描述了南宋艺人詹成制作雕竹鸟笼的高超技艺水平,詹成也是有记载最早的竹刻大师。
在石狮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狮缘:故宫狮文化珍宝展”中,就展出了一件留青工艺的竹笔筒——清中期竹雕留青九狮图竹节式笔筒(图1)。
图1 清中期竹雕九狮图竹节式笔筒
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刘岳介绍,该笔筒高13.5、最大口径9厘米,保留天然竹节痕。外壁以留青法刻画九只狮子相互嬉戏的场景,点缀假山湖石。狮子的形象夸张而富趣味,来自传统造型艺术,与真狮大相径庭。“九狮同居”谐“九世同居”之音,为流行的吉祥图案。湖石阴阳向背判然而别,立体感极强。又利用节痕将图纹划分出区域,并以其广狭之别形成曲线变化之美,匠心独运,技巧高超。留青工艺又称皮雕,通过预留竹表青筠来表现图案,并剔去其余部分,露出竹肌作为地子。这种技法在清代发展到顶峰,可以利用皮层的多留与少留来划分纹饰层次,营造出有如运笔而成的墨分五色的效果,从此件笔筒上即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