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壮志
说起自己的少年时代,谢占新脸上泛起了童真和自豪的神情。他说自己年幼即喜欢涂鸦,在翁垟舅父的熏陶下喜欢上了写写画画,觉得很有味道。后来随父母(工作调动到慎江公社任职)转学到慎江七里小学。老师看到他喜欢写写画画,就将班里黑板专栏任务基本上“承包”给他了,他也参加了“文革”写大字报和大幅标语,一张大红纸糊在墙上写一个大字。学校里中午有20分钟写字课,他很投入,习帖总是比别人更认真,老师红圈在一个字上都圈了两个圈。
当时慎江有个石刻厂,厂房就在公社附近,他放学后经常到石刻厂外拾废石料并磨好,用钢锯条磨成刻刀,进行刻印。刻好后印在自己的读书课本上,同学们看见也是一脸羡慕,他也窃喜。他觉得这特有意思,也有点成就感,就这样喜欢上了篆刻艺术。
书画一直自学不辍,看到一些书画家的作品,他总是慢慢欣赏,陶醉其中。有次他问一温州书画家:怎样才能学到像某人的大气用笔风格,歪斜有序?那书画家答道:“只要功到自然会歪斜的。”当时觉得书画家讲的也对,因为自己功未到。后来想想,那书画家讲的不对,古人王羲之的功难道也没到?王字很正规条直,一点也不歪斜。
1985年前后,谢占新经朋友介绍认识了施正先生,把温州人回答使他一直琢磨不通的“功到”问题请教了施先生,先生答道,这是学书路子问题,也就是风格问题。好比说一个学武之人南拳打的功到,能变成醉拳吗?喜欢哪类拳法学基本功就不一样。书法如此,王字清秀,但你喜欢大气一点的就学魏碑和隶书吧。从此他走上了自己正轨的学书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