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绕过徽宗光环 看见高宗的美(组图)

绕过徽宗光环 看见高宗的美(组图)

2018-11-22 09:10 文章来源: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千字文》(局部) 宋徽宗

被遮蔽的高宗美学实践

同时展出的还有一件帝王作品,就没有那么高的关注度了:那就是宋高宗赵构的草书《洛神赋》。

“康王”赵构在宋徽宗的子嗣中并不是最引人注目的那个,更谈不上得宠,但并不能因此将他的上位看作“捡漏”的小概率事件。并且,由于岳飞故事在民间的流传,宋高宗已经被定位成了一种昏君的脸谱化形象。但赵构作为一个政治家的一面无疑是被遮蔽的。他有野心,更有实现野心的能力。无论是早期“泥马渡康王”故事的讲述,还是做了皇帝之后的文治武功,都显得他并不是简单的昏庸之辈,南宋与南明也绝不能类比。不过本文不准备展开讨论他的这一面。

赵构被遮蔽的一面,还有他在文艺方面的成就。假如说,宋徽宗以其“大观”艺文系列开启了中国美学灿烂的、独创性的一页,他将绘画从“技巧”提升到“意境”的审美;南宋则继续由宋高宗倡导,使这种美学传统走向成熟。具体的体现,就是诗、书、画的交融。苏东坡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要到了南宋才得以完美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赵构本人亦是重要的实践者。宋高宗的皇后,即著名的吴后,同样身体力行,通过诗文、绘画,将儒家思想、道德训诫融入其中;而继位的宋孝宗的皇后是吴后一手选拔的,她就是中国美术史上著名的杨妹子,更是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正是由于皇室的积极倡导,才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留下了“南宋画院”这一笔丰厚的遗产。南宋绘画的高明在何处呢?简单看来,中国文人画正是在这一时期,画面全面由“撑满”转向“留白”,并且注入了禅宗、儒道互补的精神。

除此之外,南宋在建筑、音乐、诗文、金石等多种艺术形式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说是使宋徽宗开创的美学真正走入了纵深。

视觉与文字高度统一的高宗《洛神赋》

回过头来看,宋高宗《洛神赋》写得如何呢?

有意思的是,它与“瘦金体”丝毫不相干。赵构的书法表明,他是中国书法“道统”的拥护者与实践者。从他的墨迹来看,他显然用心地学习过“二王”体系。我们可以进行一个反向的推论,那就是他的墨迹常常第一眼会被认为是赵孟頫写的,而赵孟頫被公认为是学习“二王”最到家的大书法家之一。但会不会更有可能,就是赵孟頫从他这位“先帝”处学到了不少东西呢?尤其是考虑到赵孟頫本人的身份、境遇、与蒙元统治者的相处来看的话,他的笔端与赵构的酷似,仅仅是一种偶然吗?

《洛神赋》是王献之最爱书写的内容,据说他写过无数遍。曹植的这篇文章,之所以受到贵族阶层的如此厚爱,恐怕并不仅仅是因为文辞美丽的缘故吧,这篇文章本身的故事背景,是否也暗合、触动了那些皇亲贵胄的心弦呢?

赵构的行草书是非常成熟的,在历代帝王中恐怕算得上名列前茅。《洛神赋》草法完备,甚至还颇有“魏晋风度”的萧散风神。选择这种美学风格,也是为了契合文字本身的缘故吧,这种视觉美学与文字信息的统一,本来正是“书法”应该具备的,可惜如今大变味道,变成各种“视觉冲击力”冲击来、冲击去了,只怕人们连停驻下来,仔细辨认一下书写内容的耐心都不会有呢。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