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乾隆皇帝的收藏观:“赝鼎亦属古物”(组图)

乾隆皇帝的收藏观:“赝鼎亦属古物”(组图)

2018-11-30 10:02 文章来源:收藏杂志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韩滉《五牛图卷》全卷局部韩滉《五牛图卷》全卷局部

而乾隆内府把两卷《五牛图》的摹本和韩滉的原作并论,并一同放入春耦斋。内府对《五星二十八宿真形图》册的仿本也十分重视,这是为何呢?

乾隆内府在编著的《天禄琳琅》中,对品质精良的仿本、重复的刻本都一并收录。《天禄琳琅》的凡例规定:“宋元明版书,各从其代,每代各以经史子集为次。至明影宋钞,虽非剞劂之旧,然工整精确,亦犹昔人论法书,以唐临晋帖为贵,均从选入;同一书而两椠均工,同一刻而两印各妙者,俱从并收,以重在鉴藏,不嫌博采也。”乾隆在宫廷制作的《诗经图》上谈道:“昔人藏书,犹备数本,况兹图本不徒以文翰重乎。”对这些被乾隆认为具有图典功用的作品,比如《五牛图》,内府在收藏时借鉴了藏书的惯例,重视仿本的价值。

乾隆对书法的临、摹本也十分爱惜。乾隆称:“陆继善《兰亭》,政不妨与褚临真迹并入上品。”他对于工人所作摹本《双钩兰亭序》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钩摹,古法也。昔人谓唐(木無)《稧帖》,下真迹一等。此册为元人陆继善钩本,喜其笔法生动,因命内府工人仿之。神采宛然,不爽毫发。昔褚河南、米南宫书法大家,故神妙独到,今以工人而臻此,可谓精其能者矣。”(《钦定秘殿珠林石渠宝笈三编·石渠宝笈》)

乾隆内府对图书的装潢采用了统一的样式,以区分等级。《天禄琳琅》在凡例中称:“其宋金版及影宋钞皆函以锦,元版以蓝色绨,明版以褐色绨,用示差等。”与一般绘画不同,乾隆内府对《诗经图》也采用了统一的装裱格式。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命名学诗堂时,12幅中有10幅为手卷,乾隆把另外两幅册页皆改装为手卷“以从其类”。

乾隆时期,唐卡和玉器研究者也已经注意到,乾隆对作品功能的注意,有时候超过了对艺术价值的关注。罗文华在《龙袍与袈裟》一文中谈到乾隆对佛教造像的审美与思想,强调其注重实用性的一面,不太重视审美性。郭福祥也注意到乾隆收藏玉器时,不完全根据玉器的质量,也考虑玉器包含的纳谏的功用(郭福祥《宫廷与苏州:乾隆宫廷的苏州玉工》文)。乾隆内府的绘画收藏虽然重视审美趣味、艺术成就,也从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出发,考虑社会思想、历史文化、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功用。因此,乾隆对人物故事、图像类绘画和经典法书,像对待图书一样进行系统的整理,并且重视仿本的价值。

也正是因为乾隆内府比较宽泛的收藏标准,对伪、仿之作存而不弃,当时误认为“下真迹一等”的《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仍旧留在内府,并得到了妥善保管。乾隆时期,清宫法书名画的收藏达到鼎盛,除了基于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乾隆的个人爱好,也与乾隆内府的收藏理念息息相关。

本文根据北京/张震《赝鼎亦属古物 为什么乾隆皇帝收藏有书画赝品》一文编辑整理,原文刊载于2016年《收藏》01月刊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