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瓦尔波特,《乡愁》,椴木,2000
布鲁诺·瓦尔波特,《我该怎样?》,椴木,2011
布鲁诺·瓦尔波特,《童年记忆》,椴木,2012
虽然瓦尔波特喜欢对人体部位的实体复制,比如一个肩膀或一只脚踝,成功地完成也能给他带来满足感,但他的目标并不是创造一件超级真实的人体复制品:模特的外在形象只是一个皮囊,内在则隐含了许多含蓄的表达。
他的雕像面部特征和体型也许和模特极为相似,但布鲁诺·瓦尔波特在对模特的模仿中,省却了人物最突出的特征——这些特征从传统肖像艺术来说代表着个性:这些模特只是技术实现的标本,而不是来自于自然的原创。
每一件新作在制造悬念方面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艺术家通过对虚与实、远和近的综合运用,成功地完成这一挑战。你也许有机会邂逅到他雕像的实体存在,但几乎不可能和雕像本身有直接的接触。
如果你想捕捉他的雕像眼神的凝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他们似乎在避免任何对峙,哪怕是间接的对峙;他们拒绝任何直接的回应或者自发的互动。
虽然他们直接注视着前方,但那些试图想从他们面部读出其情绪的人将会痛苦地怀疑他们是否真的在观察或者凝视着什么,甚至疑惑他们身上是否散发着冷漠。问题是,他们是在自信地展望未来呢,还是深陷忧伤的布鲁斯音乐无法自拔?
他们低调而又真实地存在着,很难跟他们进行对话。有些雕像眼睛紧闭,使他们看起来更加内向。他们没有任何动作,也不为周围环境所动。他们没有飘忽的眼神去寻找一次邂逅,也没有什么能吸引他们的目光。相反,他们跟自己的姿态一样,是一种审慎、内向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