剔红,古代艺术瑰宝。在中国漆工艺中,剔红制品的制作工序可谓最多,制作周期亦为最长,艺术表现力最为突出。雕漆颜色以朱红色为主,鲜红艳丽、喜气洋洋,中国历代帝王有用之点缀宫廷的惯例。历史上,明成祖朱棣和清代雍正、乾隆这三帝都酷爱剔红,剔红工艺在这三朝也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永乐帝特在北京果园厂敕建漆器作坊,将剔红工艺中心从南方移到北方,使剔红艺术达到历史巅峰。
北京故宫藏剔红三狮图长方盒盖面三狮图
剔红,又称雕红漆、红雕漆,中国漆器工艺的一种。此技法成熟于宋元时期,发展于明清两代。其法常以木灰、金属为胎,在胎骨上层层髹朱色大漆,少则八九十层,多达一二百层,至相当的厚度,待半干时描上画稿,再雕刻出浮雕的纹样。一般以锦纹为地,花纹隐起,华美富丽。
关于剔红,古代文献多有记述,如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剔红》说:“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朱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明黄成《髹饰录·坤集·雕镂第十·剔红》中写道:“剔红,即雕红漆也……宋元之制,藏锋清楚,隐起圆滑,纤细精致。”
正在石狮市博物馆举办的“丝路狮缘:故宫狮文化珍宝展”展品中,有一件乾隆款剔红三狮图长方盒引人注目。据北京故宫博物院器物部副研究员刘岳介绍,该器物制作于清代乾隆时期,长33、宽19.7、高10厘米。盒长方,木胎。盖顶部三狮舞动,戏弄绣球,形象生动活泼,雕刻精细,显示出清中期娴熟的雕漆技艺。顶部与侧壁四周饰缠枝莲纹与联珠纹。盒内有屉,显示其实用性,应为收纳物件之用。盒盖内部有器名款“驯狮宝盒”四字,盒底部有款识“大清乾隆年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