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博物馆守夜人一夜要走两三万步(组图)

博物馆守夜人一夜要走两三万步(组图)

2018-12-21 11:38 文章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张可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记者与乔志泉、马西翔体验博物馆守夜的工作。新华报业视觉中心见习记者 陈俨 摄

南京夫子庙的贡院街热闹了几百年,很少有人见过它人迹罕至的样子。但对于贡院街上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的夜间保安们来说,安静的贡院街、空空荡荡的博物馆……这些一般人见不到的场景,他们却习以为常。科举博物馆是南京闭馆最晚的博物馆,即使在冬季也要到晚上9点才停止售票。除了严寒,这些博物馆的“守夜人”们,还要背负别样的艰辛。  实习生 张刘刚  

夫子庙“入睡”、博物馆清场,“家当”全托付他们

12月11日晚上9点,南京室外气温已低至零下,夫子庙景区里的游人还未散去。在科举博物馆,32岁的乔志泉和29岁的马西翔正换上大衣、棉服,准备开始10多个小时的夜班。

他们两人是科举博物馆固定的夜间保安搭档,和另一组交替上夜班。夏季科举博物馆晚上9点半停止售票,冬季9点停止售票,在此之后夜间保安要协助博物馆其他工作人员,对全馆进行清场,确保没有任何一名游客滞留其中。清场完成后,整座博物馆就只留下两名夜间保安和监控室一名工作人员。“目前博物馆安装了240个监控系统,覆盖整座博物馆每一个角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毛勇说。

在清场时,乔志泉和马西翔中的一人还要站在龙门牌坊下的售票口,对前来咨询的市民、游客做好解释。“这个季节晚上近11点,贡院街上就没人了,沿街店铺也都关门、关灯,安静昏暗的步行街和白天是截然相反的状态,整个夫子庙就像是睡着了。”乔志泉告诉扬子晚报记者,自己比较喜欢安静,虽然大冬天站在外面不动,很快身上就凉透了,但空旷的贡院街反而别是一番风景,自己也“乐在其中”。

值班一夜微信步数有两三万步,牢牢“霸榜”

科举博物馆是一座建在地下20多米深的博物馆,从地表到最深的地下负4层是通透的。冬季夜间博物馆闭馆,空调等设施关闭,场馆内外几乎一样寒冷。

乔志泉与马西翔在馆内巡查,一人一把手电筒,巡查的程序非常严格。“首先要进入办公室检查电气设备,确保博物馆文物展柜夜间恒温恒湿;依次关闭电梯和部分展厅照明设备,开启地灯;检查展厅内是否存在漏水状况。”乔志泉介绍,作为科举博物馆的一部分,地面上的碑刻、号舍以及省级文保单位明代建筑明远楼,也是要重点关注的。“特别是在大风天,要确保明远楼的窗户都关严实了。”

夜间保安们每2个小时就要把所有环节巡查一遍,到次日早晨8点半下班,一夜下来要跑三四趟。让马西翔“得意”的是,每每他的微信好友们早上才起床时,他的微信步数已经有两三万步,牢牢“霸占”在首位。

夜间博物馆真有“奇妙事”,坐在暗处的“慈禧”很“吓人”

电影《博物馆奇妙夜》的故事就是以一名博物馆夜间保安在闭馆后的遭遇展开的。科举博物馆闭馆后虽没有电影中那么“魔幻”,却也不乏“奇妙”。

乔志泉告诉记者,夜间的博物馆除了文物展柜有恒温恒湿的要求,其他区域光源基本关闭,仅保留地灯。记者与两名保安走在空荡、昏暗的博物馆中,不时也有脊背发凉的感觉。“其实只要一个多月,就对这里每个角度都烂熟于心了,而且两个人做伴可以‘壮胆’。”乔志泉说。

到了负二层介绍科举制度衰亡的部分,主要以场景还原、历史人物蜡像及其他展品来讲述。刚走进这一区域,就看见真人比例的“慈禧”蜡像身着宫廷服饰端坐在黑暗处,剪影格外醒目。在科举博物馆的其他区域也都有不少人物蜡像、雕塑,经过这几处时,乔志泉、马西翔熟练地向记者介绍着,唯独经过“慈禧”的蜡像时,两人没多看一眼,就低头走了。

记者手记

他们“苦中作乐”的精神让我感到温暖

采访中,夜班与寒冷的辛苦无需再言,让我感受最深的倒是他们对于职业的态度。乔志泉说,夜里夫子庙静悄悄的样子,他反而觉得是一种享受;马西翔觉得自己每天的步数都能在微信里领先就有很大成就感——辛苦与付出是任何职业的主题,但科举博物馆两位“守夜人”苦中作乐的精神,展现了他们面对辛苦的态度,也是这次采访他们带给我的一份温暖。张可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