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画之所以在唐代发展起来,是和当时大兴土木、建造宫廷台阁需要绘制大量的山水图景有关,阎毗、阎立本、阎立德父子三人本就是建筑师,在青绿山水从六朝时期的初级阶段至唐初的转变中,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早期探索者。正是他们的“渐变所附”(指宫观所附之山水树石),才一定程度上把山水解放了出来,使之自成体系,且因此成就了盛唐时期青绿山水的辉煌。
李思训父子和吴道子的出现,使山水画有了根本性的发展。李思训、阎立本继承了展子虔(陈师曾称其为唐画之祖)咫尺千里的空间格局和意度自足、神采如生的画风,使山水画整体上摆脱了作为人物车马陪衬的地位;也继承了前人为显示富贵气象而青绿金碧并用的色法;由于李思训善施重彩到了至妙之境,故元夏文彦说:“后人所画著色山,往往多宗之。”如果说,李思训擅长工笔,精致典雅、金碧辉煌;那么吴道子则独创家法,行笔放逸,所谓胸中自有丘壑,无需粉本,亦写意传神。其实吴道子以佛像人物最为擅长,但他的山水画也自成面目,一洗隋唐初期山水的板滞之气。《唐朝名画录》说他“画内殿五龙,其鳞甲飞动,每天欲雨,即生烟雾”,虽是文学笔法,但也反映出吴画墨润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