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至2006年,一套完整记录一户沪上普通知识分子家庭衣食住行生活起居的账本,悄然成为这个时代真实的记录者和见证者。为了给父亲留下的这29本珍贵账本寻找一个好归宿,陈惠良辗转跑了很多地方,上博不接受现代藏品,观复博物馆不接受私人捐赠……直到最近,他找到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3月25日,上历博(上革博)在开馆一周年之际为陈惠良等人举办了社会捐赠仪式,以感谢这些为上海留存珍贵历史记忆的普通市民。
29本账簿记录社会生活变迁
“军人魂”宝剑,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纪念章,1949年5月底新华社记者叶诚在沪采访证件,著名歌唱家周小燕的旗袍,中国篮球协会颁发给姚明的奖杯,万国商团银器,徐孝穆竹刻……3月25日,一批携带着上海市民珍贵历史记忆的文化遗产亮相上历博大厅。其中,最为朴素也许的是市民陈清扬的家庭账簿——几本纸张发黄的笔记本,粗看并不打眼,但里面的故事却讲不完。
陈清扬是我国第一批由商务部批准的100多名注册会计师之一,哪怕是再小的数据他都一丝不苟。他所留下的29本账簿内容清晰,系统完整地记录了一个家庭的生活史。捐赠人陈惠良介绍,账本是从1947年2月1日开始的,当时上海的通行货币是法币,买一瓶墨水就要4000元,可见国民党统治下经济崩溃物价飞涨的局面。账本里的纸币计价单位共有四种,除了法币外,还有1948年8月始的大面值直近天价的金融券、上海解放至1955年5月10日前的第一套人民币和现在通行的人民币。
帐本见证着70年间收入和物价的变化,也记录了社会生活的变迁。1969年陈惠良去参加上山下乡时,父亲为他买生活用品花去192.39元,包括计划经济时期的配给品棉毯和解放牌球鞋,在当时是一笔大数目。翻看账簿时,他还发现有过一种支出叫“死亡互助费捐助”,询问了父亲才知道,原来这是里弄居委会发起的,每个月捐助几角钱,如果哪一家有人去世了,就可以在互助金里领取5元的丧葬补贴,当时在殡仪馆里租一个厅只需要3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