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笔墨不是中国画的唯一标准——韦宾访谈录(组图)

笔墨不是中国画的唯一标准——韦宾访谈录(组图)

2019-05-11 23:0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作者:吴克军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玉山写生》2017年 四尺斗方


吴:类就是对物象的理解,不仅仅是物象本身。

韦:这在训诂上有问题。“随类”这两个字,意思应该很明确,在当时的佛经等文献中都有,“类”是物类的意思,“万类霜天竞自由”,“类”,指各种不同的东西。“随类”指随着各种不同物质物象,这是它的本义。主观说把“类”没有解释正确。这四个字,给我们留下的有关主观性的解释的余地很少,看不出来他有随着主观情绪去赋彩的意思,虽然在实践中可能就是这个样子。回避不了主观性,没有纯粹客观的东西。再写实的,像冷军那样的,它也是主观的,没有纯粹客观的。理论是一种理想,理想和实践不一样。

吴:结合“随类赋彩”,您在这方面有什么突破?

韦:您说的是实践问题,不是理论问题。如果讲理论,“随类赋彩”对我们意义不大。如果讲实践,那就是,没有纯粹客观的东西。任何东西都和我们的主观密切相关。脱离了主观,回到纯粹的客观,照相机都做不到,主观的问题回避不了。我理解您的意思,是指更主观的东西。就是说在无法回避主观的情况下,再往前走一步,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问题。这个,我还在探索中,做得还远远不够,也是以后要突破的目标。我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色彩的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怎么去解决?比如“火气”的问题,怎么去掉?这是我当下思考的,当然我也在想怎么去解决。我想的比较简单,就是写生。水墨写生我没有间断过,但色彩写生太少了。原因也简单,太麻烦了。带上一堆颜色,拿着毛笔宣纸,还要把颜色放在主要位置,很麻烦。这方面工作太少,也是下一步我要去实践的。

吴:我们刚才一直在谈中国绘画色彩观,涉及哲学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下面我们谈一下西方的色彩观。我们一向认为西方的色彩总体上是科学的,请您谈谈文艺复兴以来,尤其是印象派以来,西方在色彩的理解和运用上做了哪些努力?您的色彩绘画受到了哪些影响?我们说西方的这种科学色彩观,经历了几个阶段,写实主义的固有色,印象派的条件色,后印象派的概念色,抽象时期的抽象色,您怎么看,西方确实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一千年来就是一条线路,西方则是开放式的色彩观。

韦:我也关注过西方的色彩。说起来挺有意思。我刚进入美术界,1993年的时候,写的第一篇论文,就是用理工科的分析方法,做约翰内斯·伊顿的色彩原理的定量分析。文章发表在湖北美术学院的报纸上,现在也找不着了。当时从理工科转过来,还写过一篇有关透视测点的论文。我带过透视课,当时用的教材没有讲测点来历,就用简约眼的原理做了证明,完全就是几何证明。虽然关注过西方的色彩,但没有仔细梳理。您刚才把它的色彩发展脉络说得很清楚。其中有个画家我关注得较多,就是莫奈。反复地琢磨过他的画。莫奈有一种科学精神,他希望客观地将所见的色彩瞬间变化在画面上反映出来,实际上做不到。他有这种主观的想法,如果找“随类赋彩”在艺术家身上如何体现,我倒觉得莫奈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关注莫奈的另一个方面,是他的用笔,和中国绘画很近,书写性很强。我不习惯他的构图,但他的用笔和对色彩变化的捕捉,对我有影响。很多人看了我的画说是点彩,点彩是把莫奈的东西推向更极致的境地,我关注的不多。我还停留在向莫奈学习的阶段,很多细节我解决不了,得看别人怎么处理,然后再面对自然去写生。国内,没有参照的画家。林风眠的色彩虽然对我影响很大,但主要还在他的艺术观念上,他给我们提出了一种可能,但在具体方法上,没有大的影响。


责任编辑:桀栗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