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市场 > 浅议“四王”山水画及市场行情(组图)

浅议“四王”山水画及市场行情(组图)

2019-06-03 09:34 文章来源:美术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清 王鉴 青绿山水图卷(局部)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2018年9月11日,北京故宫博物院隆重推出“故宫藏清初‘四王’绘画特展”,展览展出作品113件套,力图向公众全面呈现“四王”绘画风貌,同时也对美术界重新审视四王绘画的价值与意义提供了契机。

“四王”的争议与重新审视

“四王”,是中国清代绘画史上一个著名的绘画流派,其成员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他们都出生于明末,但人生的大部分时间在清初,因四人都姓王,故称“四王”。四王之间有师友或亲属关系,作为清初画坛的正统派,在绘画风尚和艺术思想上,深受董其昌“南北宗论”的影响,画风崇尚摹古,偏爱宋元诸家,将传统笔墨的技法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受以皇帝为中心的士大夫阶层的喜爱,统治了中国画坛300年之久,乃至在民国时期仍有一批画家追随“四王”,可见“四王”在中国画坛的影响力根深蒂固。

在民国时期,随着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欺辱,学习西方文化、改革变法图强的意愿与呼声尤为强烈,“四王”绘画被视为守旧、陈陈相因的代表,受到了众多变法派人物的猛烈抨击。康有为“卑薄四王,推崇宋法”,陈独秀力主“美术革命”,他在《美术革命》一文中大谈要“打倒画学正宗”,“革王画的命”。徐悲鸿也在《中国画改良论》中主张“摒弃抄袭古人之恶习”,“今乃有规摹董其昌、四王作品自鸣得意者。”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一文中说:“书画是我们的国粹,都是模仿古人的。”在民国,“四王”曾成为众矢之的。

但是,民国时期也不乏一些画界名流力主保护国粹,拒绝西法,如金城、陈师曾等。金城曾力劝民国大总统徐世昌保护国粹,他担任会长的“中国画学研究会以“精研古法,博采新知”为宗旨,自己也主张临摹古人,一笔不苟,他不仅学习宋元与“四王”,尤其精于摹古,金城的作品不少都是仿古、临古之作。陈师曾在《文人画之价值》中指出:“故宋元明清文人画颇占势力,盖其各种素养、各种学问,凑合得来。”陈师曾反对专意写生,强调古人笔法。近代很多画家,都是由“四王”上溯古人,如吴湖帆、溥雪斋、萧俊贤、胡佩衡、启功等。

关于“四王”绘画的价值与意义,笔者以为,“四王”作为清初画坛的代表,尽管当初受宠是受到康熙帝的喜爱与推崇,但能影响画坛300年之久,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他们崇尚摹古临摹,追求技法与程式,并没有错。但是由于“四王”的影响太大,导致在后人的学习中,只沿袭了“四王”的摹古,而忘掉了自己的创新,于是“四王”成为中国画颓败的背锅者。在近代“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四王”沦为革新者的靶子,成为中国画衰败的罪魁祸首,但“四王”明显被过度妖魔化了。当今,重提“四王”绘画的价值,对继承传统有着特别的意义。

“四王”的关系与山水画各自特点

王时敏(1592—1680),初名赞虞,12岁始更名逊之,号烟客,别号懦斋,偶谐道人,晚号归村老农、西庐老人,又称西田先生,江苏太仓人。万历二十九年中进士,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受祖荫出仕,拜尚宝司丞,掌管皇帝玺印,累官至太常寺少卿。入清后隐居不仕,以书画自娱,奖掖后进,被尊为“画苑领袖”,位列“四王”之首。著有《偶谐旧草》《西庐诗草》《西庐诗余》《奉常公遗训》《西庐画跋》等。在“四王”中,王时敏最擅用墨,用笔苍秀沉郁,而且书法最高超,所以他的画非常难仿造。王时敏非常会画册页,在“四王”中,王时敏驾驭册页的能力最高。

王鉴(1609—1677),字圆照(元,或玄),号湘碧,别号染香庵主,因官廉州(今广西合浦县)知府,世称王廉州,江苏太仓人。为明代南京刑部尚书、著名文人王世贞的曾孙。康熙元年后,王鉴因避讳,将玄字改为“圆”或“元”“员”。王鉴与王时敏同为董其昌弟子,三人同为“画中九友”。王鉴精通画理,特擅摹古。王鉴在“四王”中承上启下,在清初与王时敏齐名,并称“二王”,可知他的地位与影响。在“四王”中,王鉴的青绿山水成就最为突出,将赵孟頫的青绿与黄公望的浅绛结合在一起,在本次展览的《青绿山水长卷》中可见一斑。王鉴的构图以空疏为主,与王时敏的茂密充满相比,差异很大。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乌目山人、耕烟散人,又号清晖老人等。室名清晖阁,江苏常熟人。王翚在承袭传统的基础上,又外师造化,逐渐形成了华滋清逸的画风。60岁时以布衣征召供奉内廷,主持绘制《康熙南巡图》卷,被赏“山水清晖”四字,声誉益著。从其学者日众,画史称“虞山派”。著有《清晖画跋》。王翚南北宗兼学,并不局限于南宗路数。张庚在《国朝画征录》中就指出:“画有南北宗,至石谷而合焉”。王翚善于绘制大场面的构图,难怪被召入宫廷。广临唐、五代、宋元各家,“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本次展览中的《仿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全本临摹,忠实原本,蔚为壮观。

王原祁(1642—1715),字茂京,号麓台,别号石师道人,印称西庐后人,室名扫花庵,江苏太仓人,是王时敏之孙。康熙九年进士,康熙二十二年为任县县令,康熙二十六年入朝刑部给事中,后召入宫廷南书房,60岁改授翰林,充任《佩文斋书画谱》纂修官,主持《万寿盛典图》,累官至户部左侍郎,人称王司农。王原祁常常御前染翰,康熙皇帝赐其“画图留与人看”,卒于官,被赐全葬。著有《大陆泽图说》《雨窗漫笔》《麓台题画稿》《王司农题画录》等。王原祁提倡“学不师古,如夜行无火。”王原祁作画用笔骨力雄健,尝自夸“笔有金刚杵”,他的线条涩硬生拙,在“四王”中别出一格。在皴法上,王原祁自创了一种“渴墨干笔”层层积染的技法,以淡墨作山石,干笔皴擦,层层见笔,很好地表现了山石的质感,有苍茫淋漓之气。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