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古奇葩宣德青花:屡创拍卖天价(组图)2016-07-21
明永乐青花压手杯 高4.9CM 口径9.2CM 足径3.9CM永宣青花,特指明代永乐、宣德两朝烧造的青花瓷。明代永宣两朝的30余年里烧造的青花瓷,在青花瓷烧造历史上堪称稀世珍品。其异域风格的造型、浓重明艳的呈色、超凡脱俗的纹饰,被后人赞誉为“发旷古之未有,开一代之奇葩”。_ueditor_page_break_tag_明宣德青花海水白龙纹扁壶,高45.3CM 口径7.8CM 足径14.5CM宣德青花: 明代青花之冠明代是中国青花瓷器生产的黄金时期,而宣德朝则是明代青花瓷制作的顶峰阶段。宣德青花瓷之胎质、底釉、绘画,无一不精。宣德青花瓷器造型敦厚端庄,釉面青亮,纹饰细腻豪放,笔法潇洒,一向被列为...
五千余件外流文物现身 海外古玩商山西寻买家(图)2012-06-12
这就是铜鎏金的“绿度母像”张云摄 惠增久告诉记者,“绿度母像”是他2001年从美国拍回的张云摄 正在山西太原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古玩艺术品博览会上,来自海内外百余名古玩商携自家珍宝寻求买家,其中更有五千余件流失海外百余年的珍贵文物现身,参展商称“山西购买力强,很期待这些珍宝能找到它的主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人流攒动,询问声及讨价还价声络绎不绝。一些少见的珍品,如“皇帝御用腰带”、铜鎏金的“绿度母像”、明清时期皇帝的专用“木金丝楠家具&rdqu...
既传统,又现代——读卢虓的山水画2025-02-06
卢虓 浅山 270cm×210cm 2017年近些年,卢虓的山水画创作在图式结构上更显灵活多样的特点。如《凝望》《山隐》《小城之春》《浅山》《清凉世界》《山外山》《生命之树》等作品,都在构图上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卢虓很少使用常见的三段式或纪念碑式的构图方式,而是采用时空交错、构成、平面化来营构画面。在我看来,这既受到现代艺术构图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传统书法篆刻章法的影响。例如《生命之树》,描绘的对象集中于画面中心,上下均留白,很有篆刻艺术那种“密不透风 疏可走马”的意味。再如《浅山》将完整的山水画面碎片化,再加以重新组合,从而在视觉上形成既陌生又熟悉的效果。这种构图方式非常具有现代主义艺术的趣味,...
萤石为什么会发光(图)2016-07-21
在古代印度,人们发现有一座小山岗上聚集了很多眼镜蛇,而且都围绕着一颗石头转。这奇特的景象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人们争相探索其中的奥秘。后 来才知道,原来蛇围着转的石头是一块萤石。每到夜晚,萤石发出阵阵有蓝色的光芒,吸引了诸多趋光性的昆虫在石头上方飞舞,虫子吸引了青蛙出来捕食,而眼镜 蛇也纷纷被聚拢过来捕食青蛙。于是人们把这种石头称为“蛇眼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萤石。 萤石之所以能发光,是由于其内部的电子在外界刺激下,能量由低变高,当外界的刺激停止时,电子的能量又慢慢降低,这个过程就会发光。 萤石来自火山岩浆中,在岩浆冷却过程中,被岩浆分离出来的气水溶液中...
新中国的艺术家自画像(图)2012-06-11
张晓刚黄色肖像 刘野快乐家庭 艺术家的自画像成了大时代的缩影及理解时代变化的代表,更可以直接联系到“新中国”时代的表征及刻画在每位艺术家的个人生活历练。艺术家们把个体放在历史背景之中加以审视,个体肖像与自画像投射为一代人日常生活底下、面对中国急速转型的精神状态,是中国在特定历史时空的时代特征,是时代的脸谱;肖像画也是艺术家们对中国美学形式的探寻,他们承传、发展传统肖像的表现原则,同时思考西方现代艺术的表现模式,在思考传统、观照现代不同范式的往返之间,寻找他们观看世界的独特方式。这种世界观根植于中国文化,回应了时代的精神,展示中...
新年遇新展,博物馆里过大年2025-02-06
如元书院开业暨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上海开幕(组图)2016-07-25
活动现场2016年7月23日下午,如元书院开业暨如元——全国书画名家邀请展在上海开幕。本次展览由如元书院主办,康文艺术馆、国上文化、九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万云阁画院联合承办,刘如元、陆地联袂策展,艺术家康文担纲学术主持。本次展览阵容强大,遴选艺术家书画作品均为国内高精尖艺术家代表作。中国传统书画作为人文历史以及东方美学思想的重要载体,是美育的重要部分,也是当代书院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如元书院的开业展览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以笔墨纸砚呈现的文人绘事彰显中国传统文脉的正大气象。_ueditor_page_break_tag_展览现场据悉,如元书院与如元美术馆隶属于上海如元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艺术与社会的纠结之谜2012-06-13
任何的理论讨论和批评观察,都离不开现实的语境。这是我们来看待中国今天的艺术状况的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为什么说“当代艺术”的核心是其当代性?当代性与当代艺术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互为证明。中国的“当代”也具有当代性的问题,虽然与西方的“当代性”不完全相同,但共同追求对当下时代问题的探讨与思考是无二致的,但问题是我们面对中国的现实当下性,我们不是有意回避,就是语焉不详、不愿深究。 今天的中国既有历史的大问题,也有生存环境的具体小问题。第一,我们缺少了应有的历史观,对于历史不能从容地应对,对于历史总是在遮蔽、遮掩、曲解、美化、神化...
《大美之春》—— 宋永柱|2025乙巳新年特展2025-01-27
《大美之春》—— 宋永柱|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
第二届“古堰清风”杯全国廉政书画大赛的 征稿启事2016-07-25
一、活动宗旨书画艺术是中华文化之瑰宝,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书画艺术,促进和繁荣新形势下的中国书画艺术创作,展示中国传统书画艺术魅力及在书画创作方面的最新成果,推动都江堰市廉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都江堰市廉政文化建设的新高潮,特举办第二届“古堰清风”杯全国廉政书画大赛。通过活动,进一步倡导都江堰市时代新精神,营造都江堰市社会新气象,加快都江堰市建设成都旅游休闲度假卫星城和国际旅游城市步伐。二、征稿主题廉政书画大赛主题为“古堰清风”,以历代都江堰水利工程修缮者和拓展者的家风、家规、家训为主要创作原型,也可根据国内廉政人物的家风、家规、家训为主题进行艺术创作。三、主办单位四川省美...
沂水春秋古墓展开文物提取 近百件青铜器出土2012-06-12
日前,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进入文物提取阶段,整个主墓室北边箱和南边箱的文物提取工作已基本完成,100多件青铜器顺利装箱。 10日,记者在沂水纪王崮春秋古墓挖掘现场发现,70多件青铜器已经安全装箱,整个主墓室北边箱的文物已基本提取完毕。这意味着整个春秋古墓的发掘工作正式进入文物提取阶段。现场一位考古专家告诉记者,“文物提取是在不破坏文物的前提下,换一个更适合文物修复的研究所,这是保护文物的一个重要步骤。” 数十只大小不一的木箱摆放在古墓内的空地上,考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木箱就是存放出土文物的提取箱。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目前,北边箱已经提取的装箱文物大约有53件。昨天...
《大美之春》——雷震|2025乙巳新年特展2025-01-27
《大美之春》——雷震|2025乙巳新年特展 前言新年,宛如一首清新的序曲,奏响着希望与新生的旋律。在这个万象更新的时刻,我们迎来了这场意义非凡的新年特展。艺术,是时代的脉搏,是社会的镜像。在当代,艺术的形式日益多元,表现手法层出不穷,但其核心始终未变:艺术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是思想的碰撞,是人类智慧的升华。“艺术是时代的声音,文化是民族的根基。”艺术不仅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承载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与文化的力量。每一件艺术作品,都像是一扇窗,打开了我们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也邀请我们进入一个更为广阔的思想空间。新的一年,新的艺术探索。艺术创作是永无止境的追求,也是不断自我超越的过程...
林阳书法作品欣赏2016-07-25
别署墨随堂主人,1958年生于北京,198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今首都师范大学),历任编辑室主任、期刊主编、报刊社总编辑,现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文史研究馆馆员,民进中央开明画院副院长、北京民进画院院长。长期从事美术图书的编辑工作和出版社的管理工作,组织和担纲多项国家重大美术出版工程,如《中国美术百科全书》、《中国碑刻全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作品集》等。著有《左编辑,右营销》《编辑视界》《北总布胡同32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老艺术家们》(一、二)《林阳诗草百首》《笔墨随心——林阳...
“双年展”不乏佳作 忍不住多看几眼(多图)2012-06-11
代有人才,各领风骚。一个时代的绘画,一个展览上的作品,总有几位出类拔萃的人物与作品出现。在这次首届哈尔滨美术双年展的作品中,就有几幅让人难忘的作品。 一幅好画,小从一笔一划,大到作品的画面造境,都应力戒平、直、板,而求取丰富变化,以耐人寻味。但是,我们从这次参展画家王建敏的作品《临河的窗》中看到,画家充分画纸平面,借用淡墨的表现样式,以直线造型的用笔特点,使画面上的桥和房屋之间穿插及尽转折之变,这种桥连屋,屋接桥的空间布置模式,既增加了层次感,又获取了绘画艺术的现代感。作者的淡墨直线艺术展现,堪称笔笔不见曲折,处...
文化中国行丨新年遇新展,博物馆里过大年2025-02-06
一幅《新正逛厂甸》,描绘了清代春节期间北京厂甸庙会的车水马龙;线条细腻的《过新年》,展现了当时的新年习俗和欢乐氛围;取材于《红楼梦》的《大观园》,元妃回府省亲的热闹场景跃然纸上……步入首都博物馆“版上生华 肇启新元——京津冀木版年画展”,大量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木版年画让观众目不暇接。如今,“博物馆里过大年”成为人民群众欢度新春的重要选择,多个节庆、生肖主题展览密集推出,为首个“非遗版”春节再添厚重的历史韵味。观众正在首都博物馆参观京津冀木版年画展。人民网记者 韦衍行摄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展厅里人头攒动,彩绘十二生肖陶俑、妇好鸮尊、桃花洞釉灯笼瓶等“明星文物”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