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院校 > 生活在哪里,美术就在哪里——走进青年美术教师的创新课堂

生活在哪里,美术就在哪里——走进青年美术教师的创新课堂

2024-05-14 16:23 文章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刘习 通讯员 张熙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生活在哪里,美术就在哪里——走进青年美术教师的创新课堂

汪月月常常鼓励学生用画笔把心之所想自由大胆地表达出来。受访者供图

生活的旷野里灵感无限

杭州第19届亚运会吉祥物及花器设计者是张文的另一个身份。“平日里,我会带我的女儿到杭州的各个角落感受四季轮回、感知城市发展。因为看过美好才能创造美好。”张文常常把那段在生活中寻找灵感、设计吉祥物的经历当作教学素材分享给学生。

艺术创作的确离不开生活感知。张文和孩子一起欣赏西湖的四季,爬上拱宸桥感受两岸的古色古香,沿运河行走感知城市的发展脉动。“秋日良渚稻田的金黄、博物馆里青瓷的细腻温润、水汽氤氲中西湖山水的墨色悠悠,这些都是创作的灵感源泉。”张文介绍,“我想让游客一下子就能感受到这里的气质,记得住‘江南忆’。”

工业设计和动漫设计的学科背景让张文对产品和形象有了更好的把握。但他更相信,“美是感受力”。“接小朋友放学的时候,我们找到了吉祥物最纯粹的喜悦之姿。”张文的艺术设计始终与生活交融,“下课铃声响起,小朋友像放了闸的河水,奔涌而出。那种雀跃、欢快与纯真,就像运动员们夺奖时带给人的感受一样。”这一切,他的学生感同身受。

独特的环境与记忆是成长的底色,也是美术的基因。“家乡的景色是最好的美术课素材。”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长潭镇中心小学罗麟璇介绍,学校合并前,他在蕉岭县长潭镇中心小学任教。一节《找颜色》的美术课,让他和那里的学生一起,记录下曾经或许熟视无睹的斑斓多姿。

“仲夏,推开门,满目金黄涌现,稻香混着花香钻进鼻子。秋天,格桑花、水库码头、尽染的枫树林铺满目之所及。”罗麟璇告诉学生,这些他们习以为常的鸟语花香,是很多人无法体验的独特。用画笔记录,本身就是美术创造。在一笔一画的涂抹中,学生更珍视生活,也更热爱家乡。

“以美学的经纬编织,社会资产成为美育资源。”张文认为,艺术不应该被束之高阁。他鼓励学生关心时代变化、留意身边人体验、服务社会需求,“要跳出艺术看艺术,在现实中找寻艺术创作的多样可能性”。

张文带领学生走进图书馆、文化馆、乡村文化礼堂,分享当地形象IP设计理念,也交流地域特色文化故事。“美育资源就在百姓身边。具体场域中,学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找到艺术语言的真正表达方式,艺术修养和创作也更加精致、有序。”张文说,“和学生一起创作、与不同行业的人交流,我感觉自己也在进行‘新陈代谢’。”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