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画布上开不尽的那些花儿

画布上开不尽的那些花儿

2024-06-21 11:58 文章来源:北青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菊花》 皮特·蒙德里安 布面油画 1909

《墙面浮雕与鸟》局部 杰夫·昆斯 木雕彩绘 1991

花开民间

静物花卉包含在“静物”这一绘画类别之中。中国称之为“静物”,根据英文“stilllife”直译而来。这个单词源自荷兰语“stilleven”,意为“静止的生命”。

西方艺术史上描绘静物主题的作品,可追溯至古希腊时期的陶瓶彩绘和古罗马时期城市居室墙壁上的图绘。在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静物主要作为宗教题材背景中的附属物品,传达特定的象征寓意。比如在文艺复兴时期最为常见的“天使报喜”题材,画中场景多出现天使加百利手持百合花的形象,寓意圣母玛利亚在耶稣诞生前是贞洁之身。

“静物”成为一个独立的绘画门类始于荷兰。1581年在欧洲西北部的低地地区有7个省宣布独立,成立荷兰共和国。16世纪晚期,这里的社会生活经历了与旧君主制和天主教传统的决裂,导致宗教题材的锐减与世俗题材的勃兴。通过国际贸易与海外殖民所获取的大量财富,令普通的荷兰市民更偏爱对于物品精妙细节的描绘与丰饶生活的赞美。“静物”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成为独立的绘画体裁。

随之兴起的“荷兰小画派”也摆脱了贵族和教会的控制,不再表现宗教和重大的社会题材,而专注刻画生活中的细节,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味。静物、风景和风俗画成为普通市民装饰居室的首选。正是这一画派将欧洲静物画创作推至第一个高峰。尽管意大利的卡拉瓦乔在此之前已创作了《水果篮》(1599年)这种纯静物作品,但孤掌难鸣,无法与后来的尼德兰地区抗衡。

其实早在15世纪,这个地区的画家们便对静物这类有质感的物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像扬·凡·艾克这样的人物画高手已将静物画的元素应用于肖像画中。到了16世纪,老扬·勃鲁盖尔及其后代对花卉静物题材深入探索,形成了一种标准的瓶花构图模式。来自世界不同地区、在不同季节开放的花卉时常被绘入同一个花瓶中。由于国际贸易,尼德兰地区有机会种植大量的异域花草,进而兴起的园艺学为花卉静物的写实创造了良好的观察写生条件。花卉静物很快从静物类别中脱颖而出,另立门户。基于尼德兰地区悠久的写实传统,此时的花卉创作以写实为主。花卉与风景画的繁荣为艺术与自然的互动找到了新的结合点。

渐渐地,画家们在描绘娇艳花朵的同时,将某些文化寓意隐入其中,使得花卉具有了某种象征的意味,似乎在提醒观看者:生命短暂,一切繁华与欢愉转瞬即逝。法语“静物”一词则将这层含义以“naturemorte”(意为“死去的自然”)直接表达了出来。花朵的生命历程可以说是人类生命过程的一个缩影。从孕育出花苞,到含苞待放,直至盛放,再转入凋零枯萎,喻指人的生命周期。正是生命之间的这种相通性使得人类更加珍惜花朵,赞叹大自然借花朵传递出来的生命内涵。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