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是一扇门,过去则是钥匙。
——维克多·雨果
1714年,传教士郎世宁从澳门登上了这个他憧憬已久的神秘国度。这一年他26岁,对他而言,古老的中国是一个崭新文明,有着无数令人目眩神迷的艺术瑰宝,正等待他探索。
此后的四十多年里,郎世宁再未回过故乡。他进入清廷成为画师,开始了他中国宫廷画师的生涯。由于曾受过教会的系统绘画教育,他开创性地将西方透视画法与中国特有的水墨风格相结合,创立了独树一帜的画风,并深得当时的皇帝赏识。
乾隆皇帝射猎图,郎世宁等绘
那时的郎世宁还不知道,不久之后,建造一座融汇东西方审美的建筑重任将会落在他的身上。
海晏堂,东西方艺术的结晶
1745年,正值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乾隆皇帝下令在圆明园修建了海晏堂。“海”为大海,隐喻四海,即天下,“晏”取平静、安定之意。楼称“海晏”,是取海晏河清之意,即四方无事、天下太平。这位好大喜功的皇帝希望展现的,是万邦来朝的熙攘盛景,是圆明园包罗世间万有的大千气象。他希望告诉世人,大清的皇家园林要比欧洲宫廷更精致,更好。
郎世宁,兼学东西所长,显然是主持这次营造最合适的人选。
海晏堂所处的建筑群俗称“西洋楼”,吸收了西洋巴洛克风格,共建成黄花阵等十余处景观。因这些建筑都内有喷泉,以水为戏,故又被称作“水法”。在中国皇家园林的历史中,这是首次出现西式宫殿的身影。
与此同时,郎世宁并没有照搬西方皇家园林的大开大阖,而是巧妙地将精致的东方元素融入其中,比如中式的琉璃瓦、斗拱、汉白玉等等设计元素,凸显了中式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