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宝艺术展现场,观众对着凤冠等展品拍照。 潮新闻记者 徐文迪 摄
继续往前走,是另一种令人赞不绝口的繁复奢华。
尚美巴黎典藏部门总监Violaine Bigot也告诉记者,她在展厅里发现,中国珠宝更多是有关黄金,中国古人掌握了锤炼黄金的高超技艺,而法国珠宝的要义则是如何镶嵌,尽力让金属减少,因此更多与石头、珍珠等有关。
在西方珍宝中,珍珠是不可替代的存在。本次展览中,纯珍珠虽不多,但很多展品都少不了以珍珠为点缀。比如,一款由尚美第七代掌门人约瑟夫·尚美于1895年创作,并于1923年改制的垂幔式项链,尽显“美好年代”时期的优雅与精致。它的设计精髓在于绝妙的垂褶效果,钻石镶嵌的垂花饰搭配天然纽扣珍珠与浑圆珍珠点缀,为作品增添灵动光彩。
珍珠与人类结缘的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就是王公贵族的珍藏品。早在公元前2000年,波斯湾地区就已开始出产珍珠了,而这些珍珠通过商路流通到欧洲,开启了珍珠在欧洲的传奇之路。
此次展览展出的珍宝,来自浙江省博物馆、定州博物馆等国内11个文博机构,以及巴黎尚美等部分境外机构。然而,各色珍宝要从全国乃至世界各地运来,过程极具挑战性。尤其是那些采用点翠工艺制作、流传数百年的中国珠宝,非常易损。“点翠的羽毛如果掉了,就是不可逆的损伤,所以要十分小心。”常自洁指着展柜里洗尽铅华的凤冠说。
当我们将目光从具体器物移开,便会发现,眼前是一部用珠宝写就的文明诗篇。“我想这次展览的意义在于,告诉人们在今天要以一种尊重自己的艺术、自己的传统方式进行创作,同时仍然向世界其他地方敞开怀抱,打开眼界是多么的重要。”Violaine Bigot说。
这些来自东西方的珍贵作品是如此不同,却又能在同一片空间和谐存在。它们既是古典理想的载体,也是变迁时代的镜像。
而每一位观众,都可以在金属与宝石的光芒中,感受到人文精神的流动。恰如展览前言所说,这是一段美的旅程,愿你看见,在时光的熔炉中,有人锻打星辰的碎屑,以金银为诗,以宝石为韵,在颈上镌刻银河的私语,于指间轻触大地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