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彩陶艺术之巅峰——马家窑文化彩陶特展”在北京艺术博物馆开幕,59件(套)马家窑彩陶展出,传递5000年前的艺术脉搏。
马家窑文化出现于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5000年,主要分布在甘肃、青海地区。其彩陶以华丽的纹饰和精湛的工艺著称。展厅里,59件(套)展品按照“彩韵悠长”“彩陶之巅”“器以载道”“影响深远”4个单元,系统呈现马家窑文化的发现历程和历史脉络,展现中国史前艺术的巅峰成就。
展览宣传海报
一件旋纹双耳彩陶尖底瓶,器身施黑彩,颈部绘平行弦纹,肩部以下绘三组连续旋涡纹。专家解读,这种小口尖底瓶是仰韶时代的典型器物,漩涡纹是马家窑文化的标准纹饰,两个时代特征的融合,体现了后世对前代文化的追忆。这件文物器形不大,纹饰却比同时代同等大小彩陶器的装饰图案要繁缛、华美,表明它不是日常生活用品,可能具有某种礼仪性的功用。
还有一件多层连弧锯齿纹彩陶罐,从侧面看是用黑红复彩层层描绘连续的垂弧纹,正面俯视则是一枝盛开的花朵。专家说,马家窑时代的陶器多放在地面上或土台上,因此人们以俯视角度观看彩陶。这件陶罐堪称甘肃彩陶艺术华美绚丽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