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要闻 > “卡夫卡式” 争议!耶路撒冷展出卡夫卡手稿(组图)

“卡夫卡式” 争议!耶路撒冷展出卡夫卡手稿(组图)

2019-08-12 09:12 文章来源:澎湃新闻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弗朗茨·卡夫卡

1968年马克斯·布罗德去世,卡夫卡的遗产全部落入爱斯特尔·霍费手中。霍费曾将一些卡夫卡的档案出售,其中包括信件和明信片,还有小说《战斗记》(Beschreibung eines Kampfes)的手稿。1988年,长篇小说《审判》手稿以350万马克的价格卖给了德国马尔巴赫文学档案馆。爱斯特尔·霍费在世时,将所有余下的卡夫卡遗稿赠送给了自己的两个女儿。2007年,爱斯特尔·霍费去世,她的两个女儿鲁丝(Ruth)与伊娃(Eva )将所保存的卡夫卡遗产全部出售给马尔巴赫德语文学档案馆。

据纽约时报报道,鲁丝与伊娃二人一直是难以捉摸的人物。她们远离公众视线,并花费大量金钱用于聘请律师。伊娃与母亲生活了近40年,按照她的律师Oded Hacohen描述,伊娃与手稿的关系“几乎是生物学意义上的”。该律师告诉纽约时报记者,对伊娃而言,“侵犯这些安全的收藏就像是强奸一样。”

至此,卡夫卡托付给马克斯·布罗德的遗产,一部分被保存在霍费在特拉维夫斯宾诺莎街(Tel Aviv’s Spinoza Street)的公寓里,另外更为重要的一部分则被存放在瑞士和德国的保险柜里。

为什么要归还以色列

以色列政府一直希望将卡夫卡的遗产收归国有。首先,按照马克斯·布罗德的遗嘱,就应当归还以色列。其遗嘱的第一句写道:“第一段所列举的手稿、书信、其他文献以及文件都应该交付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图书馆或者特拉维夫国家图书馆,也或者其他国内外的公共机构来加以保管。”尽管马克斯·布罗德将手稿留给爱斯特尔·霍费,但是作为执行人而非受益人——这意味着在布罗德死后,这些文件都应按照布罗德的遗嘱处理。

不仅如此,以色列方也在历史合理性上进行了论述。2010年春季,25名以色列教授连署请愿书,以希伯来文和德文一式两份发表,呼吁政府和法院尽快将这些档案收归国有。他们称遗稿为“布罗德档案”,并点明布罗德是纳粹大屠杀的幸存者,他因德国的入侵而逃离布拉格,并在以色列度过了人生的后三十年。作为二战战败国的德国,一直在清算、了断、克服过去(die Vergangenheit bewaeltigen)。教授们还援引1952年与联邦德国达成的赔偿协议,要求继承二战时期无主犹太文化资产,而这其中,就包括卡夫卡的遗稿。

责任编辑:苒若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