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凯·布朗利博物馆采取了动静结合的办法。他们把博物馆一半的空间都展示近现代的展品,这是一种静态的展示;另一半空间展出的是不同主题的展览,一般每年会举办9至10个主题展。
大英博物馆馆长哈特维希·菲舍尔表示,通过各国馆长的介绍,可以看到丝绸之路沿线博物馆有很多合作的潜力,如在展览主题选择方面。还可以看到很多博物馆一直在研究哪些藏品来自中国,哪些藏品经由中国传递到其他地方。他建议各方应该共同来做这件事情。通过这样的合作,可以进一步挖掘各国家之间的历史渊源,分享各自的专长和知识,推进展览多样化,朝国际化发展。
延伸阅读: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你可曾想过,也许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
观者凝视时间和空间的交汇,使不同的时间尺度能够共存于一个博物馆之内,未来的博物馆需要让他们得以感知时间,获得现场感并唤起相应的情感。
废墟上的价值重塑城市意义上的美术馆
文化的收藏建设,包括公共性的文化活动如何展开,我认为大部分中国城市没有考虑这个问题,这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对于一座城市公共文化意识的形成,法国同行有丰富的经验,从18世纪大革命成功到现在为止,花了整整两百余年的时间。以前皇家贵族拥有收藏,而城市意义上,真正面向公众的美术馆是卢浮宫。
如果一座城市没有博物馆、美术馆和大学,就没有资格被称为“城市”。20世纪的美术馆和博物馆不仅是展览机构,它是整个社会思想变革重要的发声地。这时候的建筑不仅仅是好看与否,它要为革命的发声提供条件和场所,由此它的性质也发生了变化。
建筑师从某种意义上被赋予了很多权利,甚至改变城市的权利。我觉得美术馆是城市最重要的公共项目之一,而作为建筑师,对于城市的认识与价值观是什么非常重要。并且,对于城市文化的传统怎么理解的,要有和它有关的——既能够照顾历史又能够照顾未来的审美。实际上,美术馆不是表达已经发生的东西,而是要给所属地方新的讨论,这个讨论既能够激活它的传统,又能够展示它的未来。
比如富阳美术馆,它处于城市中心,始建之初,政府希望以《富春山居图》为背景做博物馆,也要求在馆内展示这幅山水画。因为山水画是有价值观和特殊审美的,而今天的城市是否缺乏这种审美?在一堆高楼大厦里,显然“山水”没有得到尊重。那时候我有机会通过博物馆和美术馆设计,来表达我的认识。四万平米的美术馆有着不超过两层楼的高度,我用特殊的手段让观者感觉不到它的高度,这是山水画里重要的视觉经验——就是如何讨论山和水、和人的关系;再就是用废墟上搜集的材料(老房子拆下来的旧物)重造美术馆。让废墟重新获得尊严和价值,这些都是美术馆建筑有可能做的。
美术馆本身就是艺术品
上海城市文化的发展从2017年到2035年总体规划时,就给出了重要的地位——成为国际艺术文化大都市——应是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作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和文化大都市,可以把上海城市的发展规划分成几个层面来看:建筑应该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可以漫步的,公园是适合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
目前上海只有124个博物馆、美术馆和陈列馆(按照正式统计),一些私人博物馆和收藏还没有列入其中,城市规划展示馆、图书馆和商业综合体也未纳入其中。诚然,美术馆与博物馆的分布,从数量和密度来讲,与纽约、巴黎、伦敦、香港相比是有一定差距的。
上海比较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所以我们划定了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大致有一千多处建筑,三千多处文物保护点。这些年对于历史文物的保护给予了高度重视,留下了诸多当年法国建筑师在上海建造的建筑——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世博会的法国馆、上海国际时尚中心、滨江儿童公园(原水泥厂)等等。并且,我们将徐汇滨江的“建筑与艺术双年展”发展成城市空间艺术季,2017年置于浦东的民生码头、2019年放在杨浦滨江,利用工业遗产和城市空间进行改造,今年更是作为“大地艺术”来策划。近年来,对城市空间、过去的风貌区、郊区历史文化建筑及城镇的保护措施,实施到位、卓有成效。
美术馆、博物馆本身应该是一件艺术品,而建筑师需要更多地去想到建筑后期的维护,运营资金的筹措以及一些公共性活动的策划。当下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怎么充实文化建筑和活动项目内容,我们的收藏还得慢慢积累。
私人收藏与建筑的融合新生
法国博物馆有200年的历史,它与公共权利的历史紧密相连,被看成是艺术品的保存之地,社会和谐的载体及具有吸引力的地方。法国现已有一千多个博物馆,形成博物馆网络,这样的历史造就了许多专业人士及良好的法律框架,使得文化项目更长久、更专业。
然而也有不足,譬如管理的僵硬、不能够适应设计师的创作及社会经济的变化。除此之外,国家公共资金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缩减,使得博物馆的资金来源减少,从而需要创新融资模式。比如蓬皮杜艺术中心,是一个多学科的建筑,它把公共空间和文化场所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从根本上创新了建筑设计。再比如2000年初,私人参与者越来越多,如现在法国高级别的收藏家Bernard Arnault(伯纳德·阿诺特)和Francois Pinault(弗朗索瓦·皮诺),他们和公共博物馆的关系越来越接近,越发重要。
由此看来,展望未来有三个趋势,一是私人参与者进入博物馆领域,这意味着设计师、企业家、收藏家的参与,对于博物馆发展有着明显的优势与影响。私人参与,如路易威登基金会创立的品牌展会,实业家把五千个私人藏品放进巴黎中心进行展览,并将市中心的巴黎证券市场进行了改造。再比如16世纪建造的历史建筑,经历了多次整修(早期是座粮仓),从建筑的剖面图看是古代的传统建筑,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将历史和现代融合新生,在其中采用混凝土材料,运用现代化手法改造成了私人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建筑巨大的整修工程,其改造资金完全来自于私人,将于明年与大家见面。
第二个趋势是艺术和生活,与当代消费模式的融合。中国和法国有共同的趋势,博物馆不仅是艺术的交汇之地,也是城市休闲的地方,它使得高雅艺术、大众生活及与商业这三者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也使博物馆有机会通过多样化的方式来增加它的收入来源。最后一个趋势是工坊式的博物馆(博物馆与工坊的结合)既有展览还有实践,如2020年香奈儿时装发布会上,将有六百多名时装缝制师在一千多平的空间进行展出和活动;2021年路易威登将建造一个时装缝制中心等,形成独特的展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