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12窟前室
云冈石窟蕴含着丰富的乐舞雕刻内容。尤以12窟最为集中突出。第12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窟群,为“五华洞”之一。属于云冈中期工程(471—499)。该洞窟雕刻了表现北魏时期宗教、宫廷、世俗音乐、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为研究北魏音乐、舞蹈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云冈石窟第12窟3D打印项目近日在深圳完成上色总装,这标志着世界第一例可移动3D打印复制洞窟打印成功。据悉,第12窟复制窟将于12月底亮相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开启“行走”世界的第一步。
云冈石窟蕴含着丰富的乐舞雕刻内容。尤以12窟最为集中突出。第12窟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窟群,为“五华洞”之一。属于云冈中期工程(471—499)。该洞窟雕刻了表现北魏时期宗教、宫廷、世俗音乐、舞蹈艺术的活动场景,为研究北魏音乐、舞蹈史提供了珍贵的形象资料。
鲜卑拓跋兴自漠北,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游牧民族,它在北方诸少数民族中,音乐发展进步最快。 天兴元年(398)冬,北魏建都平城伊始,诏尚书吏部侍郎邓渊定律吕,协音乐。创建宫廷乐舞规制。北魏定都平城时,各国每年遣使朝献,朝献内容即有乐伎。不过,北魏大量获取各民族乐舞艺术之手段,主要还是通过战争。从四世纪末至五世纪中叶,北魏在平定北方割据政权时,大量移民,“以充京师”。始光四年(427)打败赫连昌,获古雅乐一部,正声歌五十曲,“工伎相传,间有施用”。后通西域,又以悦般国鼓舞设于乐署。并将疏勒(今新疆疏勒一带)、安国(今中亚布哈拉)、高丽乐带到平城。太延五年(439),平凉州,得其伶人、器服,并择而存之,带回平城。平城作为北魏的京都,其政治、经济、宗教、艺术等空前繁荣。由12窟中所见47件乐器雕刻来看,既有中国旧乐的筝、排箫、横笛、琴、筝等乐器,亦有龟兹的五弦、西亚波斯的竖箜篌、天竺的梵贝之类,这是当时社会各民族乐舞艺术大融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