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窟前室南壁上色效果图
12窟前室南壁原图
这对于这一年轻团队来说,无疑是一个挑战。据其中一位工作者回忆:“我们在一个铁皮厂房里工作,听到旁边工厂钢铁敲击的声音,当时内心打起了退堂鼓。可是看到散落在地上的石窟模块,灰蒙蒙的躺在那里,我突然想起了我们来这里的目的。我们是来给她们塑'金身'的。工地虽不是露天的但也是开放式的。内部温度甚至比室外温度都高,我们从早到晚衣服总被汗水浸湿,在没有空调环境下中暑是常事。与此同时还要饱受蚊虫叮咬,又因为南北气候差异,导致水土不服。因为工程时间紧迫,吃饭经常有一顿没一顿的,大多以点外卖为主。我想,一千年多前,古代工匠们条件远不如我们,至少我们还有风扇,还有遮阳避雨的屋顶,他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总是听老一辈们说起云冈精神,开始只是懵懂,现在亲身体会才知道不光要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一颗永不退缩的心。
为打印出来的石窟着色并非易事,着色是一个由形式到内容、由外在到内在、由浮浅到深入的无限循环不间断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观察、仔细品味、深入思考、认真比对,接受更多的古代信息,才能领悟其中卓越构思与娴熟技艺。在色彩上要尽量还原石窟的本色,也要考虑到经历了千年时光的色彩变化以及灰尘的覆盖。作为绘画工作者之一的我深知这里面的不易。理想很美好可是现实很残酷,大量的问题还在接连不断出现,为了石窟颜色整体效果符合当下,我们需要大量调色,配色,加之我们每个人的画法和颜色认知也不一样。操作环节中的风吹日晒,我们要考虑的远远不够,且需要我们的细致入微的考虑。例如:第一遍应该涂什么色?上色后颜色会变深还是浅?光线与虚实的表现?出去外展的时候展厅光线能不能符合石窟的颜色?
我们通过参考学习前人对石窟上色的研究和一遍遍的讨论、实验,敲定选用国画颜料最接近洞窟本色。颜色为了统一都是一大桶一大桶的调配,由于天气炎热调好的颜色两天就发酵了,散发着刺鼻的味道。我们不愿意浪费材料,以至于长时间的浸润双手变成了同样的味道。常常在想古代工匠他们怎样做的,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精神支撑着他们,我想他们都能做到,现在条件资源更加有利的我们更应该做到。因为我们是云冈人,有幸与佛结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