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出的青铜器
从文物铭文到青铜器文物专题展
广州博物馆馆长李民涌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表示,展览从策划到推出长达一年多。最初的设想是以青铜器铭文为切入点,扩展到其他材质器物的铭文,展现馆藏铭文文物的风貌。但随着展览筹备的不断推进,发现仅铜器已经足够撑起一个有分量的大展,于是舍弃了其他材质的器物,专攻铜器。
李民涌说,青铜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的地位非常重要,但就岭南地区来说,是个相对比较薄弱的领域。此次展览也是希望大家能够一睹本地文博机构青铜器的收藏水平。广博的相关收藏在本地来说是较为种类齐全、时间跨度长的,此次展览展出的文物就从先秦延续到清代,很多是首次展出的。比如曾大保盆、越王剑等,都非常珍贵。
此次展览的第二部分“镜中乾坤 托物寄情”选取伏兽钮“大乐未央”铭蟠龙纹镜、菱形“湖州真石家念二叔照子”素铜镜、中国铭七乳瑞兽纹镜等汉至明清时期有铭铜镜,通过解读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铭文,带领观众感悟蕴含在其中的社会思想、宗教信仰、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等等。
第三部分“朱白之间 印下众生”甄选汉至明清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不同材质的官印如“广州番禺县丞司朱记”印、周君时六面铜印等,和刻有馆斋、鉴藏、闲文、吉语、花押等私人印,从带有丰富史料信息和使用者个人信息的铭文中,窥见古代社会信用、官制礼仪与人际交往等习俗。
第四部分“方圆兴衰 古泉吉语”特选秦半两铜钱、汉五铢钱、唐开元通宝等秦汉以来历朝历代的流通货币,部分体现书法之美的汉莽货泉铜钱、两宋御书钱,以及饱含美好祝愿的清“顺风大吉”花铜钱、清五子登科佩钱等压胜钱,从这些小小方圆之间领悟朝代兴衰、百姓民生。
此外,此次展览也是对“铭文”知识的一次普及。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字字珠玑——广州博物馆藏有铭铜器展”是广州博物馆与非国有博物馆——广东大观博物馆合作办展的首次尝试。展览中还能看到许多其他历史时期珍贵铜器,“周君时六面铜印”1955年于广州中山医学院出土,六面印文分别为:“周承公”“周君时”“臣承公”“周承公白事””“周承公白牋”“白记”。除“臣承公”外,其余各面铭文都有边框。广博专家介绍,印文按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与印主人有关,包括姓名、字表、家族地望、职官身份等,一类为文书用语,如“白记”“白牋”“白事”等,反映了当时的文书格式和封缄制度。“白记”是汉朝时下级对上级陈述意见的奏记;“白牋”用在叙事的书信中;“白事”印于姓名后面,专用于书简往来。
(本文据广州博物馆资料、广州日报及澎湃新闻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