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顺皇后石椁外另一立柱线刻画
贞顺皇后石椁线刻画反弹琵琶之一
笔者曾指出这种舞姿与希腊王宫前男祭司舞蹈献祭仪式相似,这类祭司的出现往往是在召唤某位特定的神明。希腊从荷马时代起就可以在婚礼、葬礼、宗教场合表演舞蹈。 舞蹈仪式是一种祈求取悦神祇的活动,特别是矫健勇士们用独舞表示对神灵的尊重、崇敬, 也是歌颂缅怀神灵的功德。以舞献祭、祭神愉悦是古希腊沟通人神之间的一种文化载体,娱神娱人的翩翩起舞是许多民族都流行的礼赞仪式。
武惠妃石椁内壁绘刻了一群风采美艳的宫廷女性,但是外部立柱上线刻画,没有一个女性或女神的形象,却有一群牵神兽、骑神兽和手捧果盘敬献神祇的“希腊化”人物,召唤神灵,前所未见,栩栩如生。在想象的神话世界里,贯穿于花丛中的另一些活跃人物,他们手持横笛、腰鼓、琵琶等乐器,载歌载舞,展示了印欧面貌的男性人物,无论是卷发长须,或是深目高鼻,则出现了两个“反弹琵琶”的胡人形象,一个高举曲颈琵琶置之脑后,另一个平托直颈琵琶放在脖后,这就促使我们思考“反弹琵琶”造型艺术的西方来源,为我们寻找这一独特艺术造型有了对比样本与互证理路,有益于理解从“希腊化神殿”进入“佛教化圣殿”的嬗变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