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二〕 西州回鹘国王供养像 莫高窟第409窟 宋代末年
〔图三〕 西州回鹘王妃供养像 莫高窟第409窟 宋代末年
如此,在莫高窟第409窟中,这位头戴莲瓣形尖顶高冠,身穿圆领窄袖团龙纹长袍,腰束带,身佩解结锥、短刀、荷包,脚穿氈靴,手持柄香炉的国王,乃西回鹘国王阿厮兰汗无疑〔图二〕。东壁北侧头戴桃形凤冠,冠后垂红色结绶,宽发抱面,身穿大翻领窄袖长袍的人物为阿厮兰汗的王妃〔图三〕。宋代末年,西回鹘对初唐时期营建的第409窟进行了重修,在东壁南北两侧画上了自己的供养像,同时完成了对西龛内外塑像的妆彩,在四壁重新绘制了绿地千佛列像。
那么,阿厮兰汗为什么要在敦煌开窟造像呢?如果我们把阿厮兰汗在莫高窟的开窟造像,看成是他在佛教圣地敦煌成就的一种功德,那么这种功德,除了表达了作为佛教徒的虔敬之心,作为西州回鹘可汗,也是宣示其在新获领地的一种主权。总而言之,这23个回鹘风格的洞窟,一定是以西州回鹘人为主导,在沙州回鹘人的参与下共同完成的。因此,这些壁画,有时会觉得它十分地“北宋”(如莫高窟第409窟),有时又觉得它特别地“回鹘”(如榆林窟第39窟),有时又会觉得它既“北宋”又“回鹘”(如莫高窟第306、307、308窟)。至于莫高窟北区出土的千余枚回鹘文木活字,以及百余件回鹘文文献,从时代上看,虽上可及北宋,但是因为回鹘文文献多为元代,所以似乎又不能简单地将其和阿厮兰汗联系起来,而应将其放在敦煌和高昌回鹘的大舞台上,在宋至元代的大背景下进行综合性研究。
二 榆林窟第39窟
榆林窟第39窟也是西州回鹘人开凿的洞窟。洞窟甬道南壁画有23身男供养人,北壁画有32身女供养人,除几身比丘尼外,其他都是身穿回鹘装的供养人。其中比丘尼像后面的红褐色榜题中,可见以半楷书体的回鹘文:
tngrikän oγšaγu qatun tngrim körki bu ärür qutluγ q[ïv]lïγ bo(l)maqï bolzun
汉译:此乃神圣的斡忽沙忽可敦(oγšaγu qatun)殿下之肖像,愿她幸福能得天宠。
文中的斡忽沙忽可敦附有尊称神圣(tngrikän)和殿下(tngrim)之类的词语,据此推测这身供养人为西回鹘王室成员之一。此外,在这身供养人的对面,还有多身回鹘装男供养人,其中甬道南壁西侧的一身,榜题中用半楷书题写道〔图四〕:
“il’ögäsi sangun ögä bilgä bäg qutï-nïng körmiš ätöz-i bu ärür qutluγ qïvlïγ bolmaqï bolzun yamu”
汉译:此乃颉于迦斯(宰相)·相温·于越·毕里哥·伯克阁下之真影,愿他能得到上天之宠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