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上海:中国连环画的聚集地(组图)

上海:中国连环画的聚集地(组图)

2020-07-10 09:50 文章来源:文汇报   作者:黄可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最近,藏在长乐路672弄巷子深处的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整修一新,开放式草坪与底楼小展厅组成“一百零八上苑”面向公众开放。这个名字,致敬的是曾汇聚于此的有着“一百零八将”之称的雄厚连环画作者队伍,而草坪上新添的“中国连环画的摇篮”石碑,亦勾连起这座城市备感骄傲的一段历史。

本文作者为85岁的美术史论家黄可。在他看来,尽管连环画这一画种自上世纪80年代后期起,随着传播故事的方式发生改变等因素,更多地走入收藏领域,然而它的独特魅力,它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大众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都是值得被珍视的。

连环画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是在近代的上海,是由上海领先于全国形成的出版重镇孕育发展的

连环画这一艺术样式,在我国可追溯到南北朝、隋唐时代的敦煌莫高窟描写佛祖“本生”故事的壁画,这一实际上已具有连续故事性的连环画样式。而明代弘治年间木刻版刊本《新刊奇妙全相注释戏曲本西厢记》,全书161页,插图多达137幅,上图下文,加有标题,图文紧密配合,相映成趣,甚有连续性,实际上已基本构成连环画样式。清代的大量民间木版年画中,有一种分格连续表现故事的年画,亦是一种连环画样式。至于连环画在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画种,则是在近代的上海。

连环画作为独立画种首先在上海出现,乃是因为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科技和文化领先于全国的发展,首先运用石版印刷、铅版印刷等新科技印刷术,发展成为出版重镇。出版大量的报刊和书籍,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往往配上许多插图,乃至连续故事画。例如,1884年(清光绪十年)上海“点石斋”石印的国内外时事和社会生活新闻性的《点石斋画报》刊载了记录国际时事朝鲜东学党事变过程的十幅连环画,此可谓短篇连环画。又如,清光绪年间,上海“味潜斋”石印的《新说西游记图像》,全书一百回,每回一幅图,加上人物绣像20幅,共120幅。随后又有1899年朱芝轩编绘、上海文益书局石印的《三国志》,共200多回,配有200多幅图。这些长篇“回回图”,实际上是具有连续性的长篇连环画。1912年前后,上海石印新闻画报风行一时,一般是单张四开,每份有图86幅,大都是图文结合,具有连续性地记录某一事件的发生过程和社会动态的变迁。这些新闻画报,实际上是连环画报的滥觞。

因这些具有连续性故事画的新闻画报广受读者欢迎,销路极好,许多出版商受此启发,设法特邀画家编绘连续故事画,出版单行本小画册。如今还能找到的有《江浙直奉血战画宝大全》连续画单行本,二十四开本四集,由胡亚光、孙步月、胡小萼、金少梅合作编绘,上海战事写真馆1924年印行,内容描绘江浙两省直奉派系军阀混战中各个战役的情况,以西洋画素描形式表现。就当时而言,这是一套较为认真、用功创作的连续故事画。

1918年,上海“丹桂第一台”剧场上演京剧连台本戏《狸猫换太子》,引起观众轰动,于是眼明手快的出版商抓住这一京戏题材,立即特邀画家进行编绘而出版单行本连续故事小画册。因为上海是京戏演出的大码头,往往同时期,有多部京戏在不同剧场演出。而出版商也往往抓住京剧题材不放,组织画家不断编绘京戏题材的连续故事画。当时擅长编绘京戏题材的画家有朱芝轩、刘伯良、李树丞等,他们也是京戏迷。1920年,上海有文书局出版由刘伯良根据古典章回小说编绘的《薛仁贵征东》长篇故事连续画,四十六开本,全书20集,每集30幅,当时甚有影响。

1927年,上海世界书局这样的大书局,也开始涉足出版这类连续故事画小画册。该年3月,陈丹旭绘的《连环图画三国志》出版,封面上赫然用红色醒目印出书名,于是有了“连环图画”之说。后来大家顺口叫着,又略去其中一个“图”字,“连环画”遂成专用名称。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