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是公元50年由罗马人建立,取名为“伦蒂尼恩”,在此后两个世纪内为这一地区最重要的定居点之一。到了16世纪末,伦敦处于都铎王朝最后一位君主“伊丽莎白一世”统治下,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常被历史学者描绘为英国历史的黄金时代,也是英国诗歌和话剧的黄金时代,涌现了莎士比亚、斯宾塞、弗朗西斯·培根等文学家。当时,书写伦敦是一种时尚,他们的笔下朝臣、商人、工匠,妓女、乞丐和扒手构成了一座充满想象力的城市。
塞缪尔·约翰逊曾说:“任何有文化的人都不会愿意离开伦敦。不,先生,当一个人厌烦伦敦,他便厌烦人生;在伦敦,一切人生所需均应有尽有。”
在走过公元前13世纪的底比斯、公元前7世纪的尼尼微、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公元1世纪的罗马和19世纪的江户后,大英博物馆中世纪和早期货币的策展人巴里·库克(Barrie Cook)近日撰文带领读者来到16世纪末的伦敦,从伦敦塔到泰晤士河南岸的剧院,领略这座城市的文明。
手工着色的伦敦景观图,出自布劳恩(Braun)和霍根伯格(Hoggenberg)的《世界城市地图》,约1600-1623年
伦敦位于富饶的英格兰东南部,是泰晤士河的一个古老的交叉点。在其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船只能直接航行到城市之中,这促进了它的繁荣,使之成为世界的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