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试论赵孟頫与杨维桢的书风比较(组图)

试论赵孟頫与杨维桢的书风比较(组图)

2020-10-12 12:33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周杨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试论赵孟頫与杨维桢的书风比较

书法史上每一种以朝代为代表的标志性书风的形成,都伴随着文化冲突与融合。元代书法从吴文化与越文化不同的文化特质出发,形成了影响至今的以赵孟頫为代表的温润典雅、妍媚纤柔的代表性书风和与之截然不同的杨维桢的狂放恣肆、刚烈坚韧个性化书风。

|吴文化与赵孟頫书风的形成|

项穆曾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温润闲雅,通常这种“妍美”被大多数人误认为就是“二王”书风,甚至“赵体”成为书法的标志或代名词。从来没有一种书风书体是这么的雅俗共赏,书法家在世的时候就成为主流,并引领了后世几百年。甚至是今天,我们依然能感受到赵孟頫带来的强大影响力。

赵孟頫的书法为大众广为接受,在于它的那种亲和力,如同江南山水带给人美好而诗意的感受,既是宫廷的又是大众的,他的那种雅化的书法艺术不仅让朝廷赏识、士人称许,同时又获得广泛的民众景仰与支持。

从唐宋开始,江南变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天堂。靖康之变以后,北方的士族文人大举南迁,其中既有官僚、贵族,也有一般平民,吴地逐步开始成为经济文化的中心。元代初期,江南地区的知识分子,大多怀念前朝,拒不与新朝合作,如郑思肖等一批才华出众的文人,宁愿放小格局,投身于文艺创作,唯求“不管六朝兴废事,一樽且向图画开”,经常相聚在一起,饮诗唱和、作诗论书。等级制度使知识分子的地位空前沦落,元代的社会在文人中弥漫着一种今不如昔、压抑沉闷的情绪。原本把参加科举考试金榜题名作为追求的人生目标,此时身心遭受到沉重的打击,即使士人得以为官,也常处在矛盾的心态之中,不再有唐人博大的自豪与激情,或是宋人洒脱恣肆的心境。

赵孟頫的柔,一方面是赵孟頫独特的创造,另一方面又是对于元朝做出的妥协。元代的统治者对汉人的文化理解并不是那么深刻,赵孟頫“雅俗共赏”的理念又很符合统治的需求,自然成为了元朝廷“藻饰太平之美”的不二人选,成为了官方认定的书法家。这在后世往往被看成了骨头“软”,清人冯班就说:“赵书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其实并不全然是这样,更准确地说,赵书是对南宋皇家演变而来宫廷书风进行的“精致化”创新。赵书“回归”二王书风,但无法复制王书的自由洒脱,而是用“妍美优雅”替代魏晋风骨的“萧散简远”,对王书做出了新的诠释。

责任编辑:果然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