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到今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在走在新媒体风口的人眼中,也即将变成“传统”媒体。但是,就在不久前,直播带货界的“一哥”李佳琦、“一姐”薇娅在短短几个小时内创造的数据“神话”再一次证明了,直播方兴未艾。
从起初的分享生活,到随着电商直播行业的变化,直播从建构在娱乐基础上的单一商业模式,变成新零售变革和数字营销时代新的增值点,斗鱼、虎牙、抖音、腾讯、哔哩哔哩、花椒、快手、火山、西瓜、小红书、梨视频……仅是罗列一些耳熟能详的APP,就已经令我们眼花缭乱。据统计,2019年中国线上直播行业用户规模达5.04亿人,增长率为10.6%,2020年预计将达5.26亿人。
直播场景的全面普及,只要你有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平台,人人都有机会成为主播。据CNNIC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日均活跃的主播数量达到50.4万人,这其中,当然也包括了书画主播。打开搜索引擎,搜“书法直播”:“月收入3万”“流浪大师秀书法,书法吸引众多粉丝!如今直播一个月轻松赚20万!”“直播卖书法”这样的标题屡见不鲜。
网络图片,与文章无关
简单的分析书法直播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部分:书法活动、展览直播、书法课程直播、书法销售直播。在各大展览中,直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传播速度快、实时沟通交流、不受地域限制,“名家访谈”直播、“主播带你去看展”等成为新的发布形式;线上示范书写、作业点评、师生互动,书法课程的直播因突如其来的疫情的助推,院校的“网络课堂”有了井喷式的发展,另一方面,各大商业平台中的直播课也被带动起来,观众只需用较低的资金成本甚至免费,就可以共享到教学资源,与书法家交流,满足学习书法的渴望;现在被讨论更多的书法销售直播,其实是粉丝积累到一定程度之后“流量”变现的结果,书法主播通过前期长时间的内容产出,吸引和积累粉丝,提升自己的知名度,“打赏”、“礼物”、销售、定制随之而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双丰收。当然,有不少主播是业内已有名气的,自带流量,更是在网络中寻找到发展空间。
我们常常认为,平台覆盖越大,渠道越通畅,流量越充足,就越能盈利。然而我看到,尽管直播用户数增加,但平台将会减少,来疯直播负责人刘蜜在“第三届中国网络红人营销大会”上表示,2020年综合类的直播平台可能只保留20~30家。在如此之大的竞争之下,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在记者的调查中,有业内人士表示,做直播的书法主播,有些是出于分享生活的目的,有些则是以此为生,但在“流量为王”、“粉丝就是金钱”的法则下,没有名气的主播收入基本上会被平台抽成,等做到有名气了,从“小”主播变成“大”主播,可以分成,收入就会相对好一些,因此,有些主播为了博眼球、有关注,迅速积累人气,过度迎合受众对娱乐的偏好,“盲书”“鼻书”“射书”“吼书”等以猎奇、怪诞为特点相继出现,“江湖书法”这类被诟病的所谓的“书法”由此产生,令不少人对书法直播产生不好的印象。而一些真正喜爱书法艺术的主播,利用直播的方式,通过或深入浅出,或富有内涵,或扎实的书写功底,打开了书法等传统文化通往年轻人的大门。他们不仅收获了利益,更是得到网友、甚至官方媒体的点赞。
无数的事实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化、科技如何发展,人们对高品质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会改变。人们越来越愿意为优秀的知识付费,仅从微信付费阅读来看,此项功能上线后,9月付费比例约为阅读数的9%,较1月份的8%有所上升。如果没有高品质的内容支撑,渠道和流量将难以维持。直播也是同理。
不难想象,这些书法主播利用人们对书法绘画等传统文化的猎奇心理而造成的“火”只能是昙花一现,在喧嚣过后,剩下的只有茫然和唏嘘。
延伸阅读:
书法直播:一种新兴文化传播
在各种艺术门类中,作为语言载体的书法是具有较高群众普及性的艺术形式之一。因为键盘的出现,书写功能的大大减弱,书法如果抽离掉实用功能的话,多以一种纯粹的欣赏性的视觉艺术形式存在于公众的视野。书法作为中国最古老的艺术之一,群众基础好,受众面较广,其经典性作品是能引起大家关注和达到共识的焦点。语言交流的多元和国际化以及视觉传达的选择优化,汉字的辨识性和公共性被再一次放大,书法艺术的呈现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甚至可能仅限于书法爱好者圈了。因此,除了历代书法名家和当代优秀的书法家的作品会经常在公众空间传播,受到艺术市场的青睐,名气一般的书法家和功底较好的书法爱好者的作品,在大众空间很少有人去关注、欣赏、打赏和收购,而当下直播书法现象的出现,似乎使这一现状有所改变。
抖音、快手等网络直播平台,充分发挥了网络媒体的优势,当下每一个人都可以共享到这个丰富多彩的媒体资源,都可以展示自己的爱好和特长,如唱歌、舞蹈、表演等,甚至是烹饪、养花和萌宠等生活技能和娱乐情调。直播成为了一个虚拟的空间,可以包罗万象,也可以通过吸“粉”,通过虚拟打赏而获得经济收益,只要是有足够的人气,也可以成为一种固定的职业。借直播平台这种开放式、互动空间的资源优势,使书法的可视性、可读性和参与性加强,再一次和大众拉近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