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淄川区位于山东省的中部,是我国历史悠久的陶瓷产区之一,亦即古代淄博窑所在地。淄博境内,古代窑址星罗棋布,绵延不绝,而且衔接有序,承继关系清楚。近年来,宋金古代窑址一个个被发现和发掘。宋金山东淄博地区陶瓷业的发展概况终得以呈现在人们面前。现淄博市博山区城内大街古窑址,宋金时期属于淄川县的颜神店,是组成淄博窑众多古窑址中的一个。1993年由于博山区城市规划建设,施工波及到博山大街古窑址,在原窑址及附近堆积层中,发现了大量宋金时期瓷窑废弃的瓷器残件及碎片。其中有一件十分珍贵、器型完整的三彩观音造像,现珍藏在山东淄川博物馆澹庐展室。
图1 金三彩观音菩萨
图2 金三彩观音菩萨背面
这件三彩观音造像(图1、2),高12、身宽5、体厚4厘米,通体施三彩釉,色泽明快,熠熠生光。观音女相装扮,体态丰腴,雍容华贵;面貌端庄秀美,脸庞丰满圆润,神情优雅肃穆、庄严慈祥;服饰华美,帔帛环绕,衣纹洒脱,衣带线条流畅;头戴宝冠,上饰有璎珞;佛像坐姿,双手前握,低首垂目,表现出凝神禅思的静穆之态。整体造型生动自然,身材比例匀称恰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从这件三彩观音看,淄博窑宋金三彩的釉色主要是黄釉、绿釉和微显牙黄色的透明釉,器物施釉都不到底。由于不同颜色的釉料调配得当,色彩的鲜艳度和饱和度都非常高。特别在烧制过程中,主釉色互相交融,互相渗透,由此又繁衍出介乎于纯色的中间色,使三彩呈现出溢彩流霞、斑驳淋漓的艺术效果。细细观察,发现在局部施绿釉的表面上,有银白色的一层薄膜。这应是一种“泛铅”现象,是因佛像长期埋于地下,表面发生析晶,呈银色,像“银釉”一样,使得器物更显得光润亮丽。
淄博窑宋金三彩的烧成使用二次烧成法。胎坯成型后,首先入窑素烧,出窑冷却后再涂绘上三彩釉汁,干燥后再二次入窑釉烧。由于釉烧温度较素烧温度低,所以成品器型比较规整,几乎没有变形,釉和胎结合紧密,釉层没有剥落现象。无论素烧或釉烧,全用一种窑体呈圆筒形,窑顶呈球冠形的小型圆窑(俗称馒头窑)。
淄博窑宋金三彩的陶胎制作采用当地出产的陶土青土,胎土陶炼比较细腻,具有良好的可塑性能,含铁成分极低,胎色为略显红色。成型方法主要是模制法:即先将器型雕模做成范,再将泥料打成泥片置入范内,合范后用力压制,稍干取出,即成器坯。模制的痕迹在三彩器物上呈现得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