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趣闻 > 颜值与价值兼顾的铜砚滴(组图)

颜值与价值兼顾的铜砚滴(组图)

2021-02-07 10:54 文章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胡胜盼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210106_p19

砚滴也称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是文房中一种用于磨墨的辅助工具。《饮流斋说瓷》中记载:“其制甚古,蟾滴、龟滴由来已久,古者以铜,后世以瓷。凡作物形而贮水不多则名曰滴。”砚滴起源于何时,并没有明确的说法。汉代以前,墨是呈颗粒状的,到了魏晋才有墨锭,推测砚滴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至唐宋时,砚滴于实用性之外,还追求形式和工艺上的美观,闲暇时观赏把玩,可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为文人雅士们所青睐。

明代高濂所撰《遵生八笺·起居安乐笺》记述了文人书房的陈设,“斋中长桌一,古砚一,旧古铜水注一,旧窑笔格一,斑竹笔筒一,旧窑笔洗一,糊斗一,水中盂一,铜石镇纸一”。古代的砚滴种类繁多,材质也不尽相同。从传世品和出土器物来看,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不定,历代均有创新。笔者新近入得一只清代“牧牛童子”铜砚滴。此砚滴长9厘米,高6厘米,宽4.5厘米,重196克。器形小巧,铜质精良。造型别致,玲珑可爱。卧牛呈回首状,双目圆睁,犄角如月,体态雄硕,牛肩部悬挂布袋葫芦,牛背上骑一小童,姿态悠然。砚滴整体铸造,卧牛腹部中空为砚身,可盛水墨,与嘴相通,砚墨亦可由嘴部而出。设计巧妙,包浆浑厚,且品相完好,实为难得。

责任编辑:苒若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