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农民到艺术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记“乡长画家”杨永安(组图)

农民到艺术家的距离究竟有多远——记“乡长画家”杨永安(组图)

2021-03-02 17:26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艺术家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家,一个最显著的特征是,他的作品必须不同于古人先辈和同辈同仁,带有明显而深刻的自我印记,即“做自己”。而他,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党的纪律要求他不能“做自己”,必须“为大家”,这也是他对自己的严格要求。

 那么,在这种两极的矛盾之路上,他是如何实现破茧成蝶的?

 很多人对此感到好奇。

 1985年2月,杨永安以市劳模身份参加在人民大会堂举办的表彰大会,第一次见到梁树年大师的作品。

 那是四幅松树图,从左至右依次是溥杰、魏紫熙、梁树年、刘宝纯,都是大师级人物,画得都是松。他感到,“尤其是梁树年老师的松,纯水墨画的,最精彩!”

 他想拜师。

 梁树年乃张大千大风堂正式弟子,画坛一代宗师也。杨永安知道,大师绝不轻易收徒,他此时的水平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又怎敢攀大师的高枝。

 另一方面,从三队调任四队队长之后,通过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和引进无锡茭白种植技术,用了三年时间,使生产队社会的收入水平居于全村第一。乡里起用这个能人,让他当清河村委会主任。

 从队到村,工作量大大增加,又有前面的成绩标准为参考,上级和全村村民对他的期望更高,怎敢有负?怎可轻言拜师?

 1986年10月,他再次邂逅梁树年先生的作品。

 那天,杨永安带队到中关村进行项目考察,用自己的画引起了项目负责人的关注,答应到他们村进行可行性调研。

 谈判结束后,他们到海淀长征饭庄就餐,发现墙上挂着一幅丈二匹作品,正是梁树年先生的《松青柏翠图》。他感到十分亲切,仿佛当年放学路上的那棵千年古松,在他的笔下完成了一般。

 他心里想,反正梁老师也在北京,有这地利,去看看也是好的。接着,他又想,自己的绘画水平没什么突破性进展,没准备好,万一被拒绝,再想拜师,就难了。所以,没有贸然成行。

 常言道,缘分来了,挡也挡不住。

 一个意外的机会,杨永安主任得知,梁树年先生的内弟徐岳宾就住在他工作过的清河四队,深感惊喜和遗憾。

 惊喜的是,有了人和,离拜师更进了一步;遗憾的是,近在咫尺,却不知。

 被杨永安称呼为徐大爷的徐岳宾,早年曾与梁树年、郭传璋一道拜北京名家祁井西为师,中途改学了会计。徐岳宾自然知道杨永安学画,对他的人品和才干多有称赞。因杨永安专程登门拜访,才知道他仰慕梁树年,当即拿出家里收藏的梁树年三幅作品,给他观摩,甚至让他拿回家去临摹,连借条都不用打。

 杨永安对大师之作个中奥义更多了一层体会,拜师的念头更加强烈。

 著名印象派画家惠斯勒说,艺术可遇不可求——它不会因为你是平民而对你视若无睹,也不会因为你是王公而对你青眼有加。天时未到,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不能使艺术品诞生。

 杨永安有了地利、人和,还缺天时。

 清河村的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电焊机厂、盒子房厂等各项工程先后上马。村里工作不分工作日、休息日,一天二十四小时连轴转,自学和跟老师上课,在时间上不能保证。他只能抑制住内心拜师的冲动,一边苦练基本功,一边推进工作。

 直到1992年,这个拜师时机才姗姗来迟。

 他被选举任命为东升乡副乡长,上班八小时制度,有了一定的业余时间。且经齐白石艺术函授学院和中国书画函授大学的学习,在花鸟、人物、山水、书法、篆刻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并成为齐白石艺术研究会会员。尤其通过临摹梁树年的画作,对“梁氏黄山树年松”画法有了较深刻的领悟。

 十年磨一剑,他认为可以拜师了。

 1992年4月17日,在徐大爷的引见下,杨永安带着12幅作品和一本篆刻拓本,前往红庙北里梁老寓所登门求教。

 梁老看过他的作品,并无多言,只在他篆刻拓本的扉页上题字:“方寸之中有大块文章,永安篆刻家勉之。”并另送一幅简笔《松石图》,送客出门。

 杨永安心里忐忑,大师既用了“篆刻家”称谓,是不是婉拒了拜师之请?

 徐大爷说,简笔松只送学生不送友。

 杨永安大喜,遂于5月29日,备了新茶,采了月季,正式登门拜师,成为梁树年大师的关门弟子。

 这一年,杨永安43岁,梁树年81岁。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