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技术尚未诞生的时代,全景画以一种再现历史情境的方法让人大开眼界,一时风靡整个欧洲。19世纪前期,欧洲出现了一百多个全景画展览,每个重要城市都有不止一处全景画展览馆。海牙的梅斯达赫全景画创作于19世纪晚期,这幅全景画是世界上仍在展出的最古老的两幅全景画之一。据说,画家梵高曾经来参观梅斯达赫的全景画,他被画面深深打动。
全景画博物馆的最主要展品就是一幅梅斯达赫创作的全景画。也就是说,这家博物馆正是为这幅全景画而设立的。与世界上其他展品丰富的博物馆相比,它非常独特,被称为只有一件展品的博物馆。
什么是全景画?什么地方有全景画?过去我们并不了解,在海牙参观全景画博物馆(Panorama Mesdag),也没有事先得到预告。
全景画博物馆外观
全景画博物馆位于海牙大街一栋古香古色的历史建筑里,走进一楼大厅,迎面的墙壁上挂着几幅荷兰风景画。我们以为这是一座绘画艺术博物馆,但顺着幽暗的扶梯拾级而上,走上二楼的时候,突然间光线满溢,视界大开,仿佛来到了郊外海滩高处的瞭望台上。头顶有一个巨大的圆盖形凉亭,四周围着一圈防护栅栏,栅栏之外便是长着荆棘与茅草的沙滩。放眼望去,远处是一片无际的海洋,风帆点点,海鸥群飞,还有许多船只抛锚在海岸上……我们明明是从街道上走进了一座大楼,为何在上楼后的瞬间,就置身于旷野的山冈上,还看到了海滩远处的景象呢?我心中暗想,莫非像刘姥姥进大观园那样,遭到戏弄了吗?同行的女儿诡秘地笑起来,说道:“你看到的不是真实的海滩实景,而是全景画!”原来,这里就是荷兰的全景画博物馆。
一.百年前的虚拟现实
“全景画”(panarama)一词是由希腊文组合而成的,意思是“全部的(pan)”“景色(horama)”。它是一种大型综合性艺术,利用360°绘画的方式表现三度空间,以制造空间的视觉幻象。现代全景画艺术自诞生至今仅有200多年的历史。在美术史上,有人把中国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日本的山水画卷视作全景画,认为这样的风俗长卷内容丰富,能将观者带入历史情境或风光名胜之中,让人俨然看到了“全景”,这可能就是全景画的灵感来源。
近代时期最先创造出全景画的人,是爱尔兰画家罗伯待·巴克(Robert Barker)。他发明了一种创作方法,让人们站在一个地点就能欣赏到三度空间(长度、高度、深度)的真实景观。全景画这个词也是他首次提出的,用来描述自己的艺术创作。1787年,他在伦敦注册了一项全景画专利,列举了全景画的主要特点和创作原则,1788年,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幅全景画《爱丁堡风景》。
这幅作品在当时并不算太成功,只画出了180°的半圆,没能实现360°全场景。1792年,他与儿子合作完成了一幅真正的全景画——《伦敦全景》。随后他又绘制了英国人欢庆英法战争胜利的场面。他在伦敦利塞斯特广场旁开设了一个展览馆,展出他绘制的英国乡村和城市风光。为了更好地展示这些画作,他专门设计建造了一座两层高的圆形大厅,在上下两层,可以看到不同的场景。画面沿着大厅墙壁布置成环形的360°,观众站在大厅中心位置可以环顾四周,随意观赏室内的各处画面。这种创作方式给绘画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他展出的全景画引起了轰动,伦敦人倾城而出,参观者每天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