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38厘米×35厘米 1981年
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38厘米×35厘米 1981年
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38厘米×35厘米 1981年
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38厘米×35厘米 1981年
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76厘米×35厘米 1981年
张仃《胡杨》 纸本焦墨 38厘米×35厘米 1981年
陪同张仃写生的温宿县宣传干事陈云初记录了张仃当时的状态,可作《巨木赞》的一个注解——
“张仃同志在十年动乱中受过折磨,现在须发皆白,身体不好,因此特别关照他要注意休息。可是他一到这里,就起早贪黑地进行写生,用画家的敏锐目光捕捉大自然中的美妙景色。有一天,我们刚到协合里大玛扎,黄豆大的暴雨倾盆而下,气温骤然下降,大家都冻得受不了进屋躲雨,而张仃同志却被雨中大玛扎的风光吸引,特别对那些姿态万千,干粗数围,倒在地上又发出新枝的古树产生浓厚的兴趣。他冻得浑身哆嗦,嘴唇发紫,还冒雨写生。我们看后深受感动,为他搭了一个雨蓬,他像一个沉睡在母亲怀抱的孩子似的,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
从协合里回来,我们又陪张仃同志去看原始胡杨林。谁知到了那里,小汽车陷进泥坑里很久出不来,弄得大家中午饭都吃不上,我和其他陪同人员都很焦虑。张仃同志望着那富有顽强生命力,长得粗犷奇古的胡杨,又拿出画夹,画下那些最受边疆人民称赞的树木,连吃饭都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