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至1964年间,他共创作7幅尺幅各异的《万山红遍》。“万山红遍既是一种自然景象,更是一种理想与激情的寄托。”
与传统的着色山水不同,李可染只用一种颜色“说话”,用红色极尽渲染之能,不同的景观特点,依靠颜色来区分,充分诠释了毛泽东诗词“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丰富而深邃的内涵。
让观者印象深刻的是,《万山红遍》无论哪个版本,均呈现了雄浑、壮阔的伟大感,同时,呈现了某种令人难以置信的秩序感。
不再像传统山水画一样,勾画小桥茅屋来抒写隐士生活,而是隐约画出规整的黑瓦白墙,来映照社会主义新国家的美好。
《万山红遍》,以全红的笔墨,创造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境。也以新的山水造型,对万里山河,进行了诗意的歌吟。
李可染的《万山红遍》系列,集体感、壮美感,都非常鲜明。与《韶山》和《延安颂》相比,绘画语言更显个性化。但也确如吴冠中所言,“《万山红遍》一画透露了作者艺术道路的转折点,像饱吃了十余年草的牛,李可染着重反刍了,他更偏重综合、概括了,他回头来与荆、关、董、巨及范宽们握手较量了!他追求层峦叠嶂的雄伟气势,他追求重量,他开始塑造,他开始建筑!李可染采用光影手法加强远近感,他剪凿山的身段以表现倔强的效果。”
这是伟大时代的新江山,是社会主义的新山水,《万山红遍》是一个显明的政治隐喻:红,不止是秋色,更是本色。红的,不止是秋山,更是江山。
李可染让山水画直接服务于时代需求和时代审美,创造了不同于傅抱石的新国家山水类型,也奠定了他在新中国画坛的不朽地位。(作者为艺术史学者,有《“新中国画”四大家》《百年巨匠·林风眠》《百年巨匠·林散之》《读懂赵孟頫,才能读懂宋元》等著作行世或待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