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师乔治·普拉特·莱恩斯于1950年拍摄的爱德华·霍普
身份不明的的城市空间
现代都市生活场景是爱德华·霍普最长于表达的视觉主题。很多人尝试去纽约寻找《夜鹰》实际的地点,但都一无所获。也许霍普从未特意复制任何一个具体的空间,《夜鹰》中的餐厅大概是霍普从生活累积的印象中提炼出来的场景。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空间反而比某一个街角餐厅的写实作品更加真实,因为里面融合了作者最直接的感官体验。
与《夜鹰》齐名的还有霍普在30年代创作的其他三幅作品——《纽约电影》(New York Movie)、《加油站》(Gas)、《周日的清晨》(Early Sunday Morning),也让我们在不同场景中感受到贯穿其中霍普式的表达。
《纽约电影院》反映出同样的创作原则。霍普于1938年12月开始这幅画的创作,在那之前,他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灵感枯竭期。为了这幅作品,画家遍访纽约各大影院,包括史川德影院、环球影院和共和影院,最终决定在位于西46街的皇宫剧院(现今的伦特·佛坦那剧院)逗留,进行初期的素描工作,但最终呈现在画面中的放映厅和走廊,没有参照任何一家具体影院的内设。应该说,画中情景是霍普对“纽约电影院”这个概念的整体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