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多年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画形象近日引发对儿童读物内容和艺术审美的广泛关注。全国性知名教材的插画缘何会引发如此大的争议?优秀的儿童读物应该具有哪些特质?如何做好儿童美育?
在中国台湾地区,“美感细胞”团队设计的《美感教科书》曾夺得德国红点设计大奖,该团队认为,“教科书是最公平的媒材,不分城乡差距,人人都可以拥有一本精心设计的课本,从小给予孩子更多生活中美的刺激与元素,培养孩子们对于美的感受与创造力。”其理念是:“给我们一本课本,我们给孩子一座美术馆。”而日本的教科书在字体、排版、图画都经过了用心的设计,除了给孩子以美的理念外,还努力提供更有效的知识吸收方式。
“艺术是多元的,一幅插画和绘画创作一样,是作者对语言的长期研习然后倾力呈现。”“我眼中最好的绘本第一文字有趣,不能俗套,然后图画画得精彩。”“优秀的儿童绘本或漫画,不要说孩子看了会喜欢,大人看到也喜欢……”几位美术领域的工作者谈及他们眼中优秀的儿童读物、绘本时,如是对《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表示。
近日,因使用多年的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插画形象受质疑,引起对儿童读物内容和艺术审美的广泛关注。除了诟病人教版数学教材人物画“丑”、“毫无美感”、“怪异”等问题,也牵扯出不少其他儿童读物存有侮辱性和少儿不宜等偏差内容的存在,其背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诚然,艺术从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每个人对艺术都可以有不同理解,但这毕竟是教材与课本——若真如一些专业人士评价的那般只是“接单的糙活”,那甚至都无从讨论审美的传递。
随着人教版事件而引起广泛关注后,近日,不少艺术爱好者也翻出了中国台湾地区的,以及邻国日本的教材设计案例。也许我们的教材也可以借鉴其中优秀的设计元素,以此培养青少年队美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