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李鱓—桃花柳燕图
美析:李鱓字宗扬,号复堂,江苏扬州兴化人,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之一。康熙五十年中举,其宫廷工笔画造诣颇深,因不愿受“正统派”画风束缚而遭忌离职。乾隆三年出任山东滕县知县,颇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罢官。后居扬州,卖画为生。李鱓工诗文书画。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影响。这张画可以说处处见到笔。不管是桃红柳绿、还是几只燕子嬉飞,都是充满笔意笔趣在里面,生动地表现了春天和生命的气息。柳树枝干往上方挺升,以浅绿设色表现初发的柳叶,笔墨细而劲健。柳树后可见一株桃树枝干自右至左斜出,桃树上并以粉红、银白、淡绿设色,表现桃花与花叶栩栩如生。四只暖春早燕相互呼应生动活泼。现藏天津博物馆。
中国画的整个画面的线条,墨色都要靠毛笔来完成的。运用毛笔的成功与否有六个方面的因素。即笔性、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笔趣。在中国画历史上,笔的运用美感的基础是笔性、笔法、笔力。笔势、笔意、笔趣是中国画美学的创造条件和高度的因素。笔性与画家的天赋有一定联系,是画家长期养成的用笔品格。是画家对笔对纸的悟性和感触。好的笔性受益终生,在尚未了解中国画的基本规律而过早地追求熟练、流畅、生动,会养成轻佻、浅俗的习性,这种坏习惯,会影响中国画风格品位的提升。
其二是笔法即运笔的法度和规范。指的是我们继承历史上的传统笔墨的规律及其程式,也就是基本功,好的画家在用笔上会自如的运用但仍不失规范性。第三是笔力。笔力的是功底到一定水平后自然呈现出的用笔之张力,我们通常说的用笔的力道怎么样,但是笔力不是蛮力,举重运动员力气这么大,但是笔力是不行的。所谓“力透纸背”“笔能扛鼎”,笔力是指内在的力度。内劲达到一定程度的画家,画一根细线,也能做到柔中有刚,绵里藏针,而初学者多用蛮力,无论使多大的劲,笔痕还是稚嫩。它是一个长期锻炼的功夫。笔力是体现笔性的具体能力。它还包含用笔节奏与形态的控制力,以及对用笔质量的理解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