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综合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插图(组图)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材插图(组图)

2022-09-01 17:10 文章来源:美术报  作者:张东华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cmky39sb0s68t7xxro.jpg

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新教材二年级上册,以杂技艺术顶碗表演场景进行乘法教学

纵观中国美术史,自古就有以图识史(增长知识)、以图传道的传统。被众多艺术史家引用的“孔子观明堂”故事,就是最早通过“图像(壁画)”来传播知识,了解历史的事例。也就是说,我国很早就开始用图像来传播思想,教化民众。从汉代起出现的二十四孝故事,就是把图像作为宣传儒家孝道的载体。因为在古代社会,识字的人极少。据统计,直到1949年,中国的文盲率仍高达80%,更何况在古代。因此,只能通过图像来传播思想,教化民众。正如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所说的,绘画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与六籍同功”。也就是说,绘画与文字一样,都具有传播知识,提高道德和审美素养的作用。而古代大量的描绘当时发生的事件和记录日常生活的作品,如唐代阎立本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像》《步辇图》、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五代顾闳中的《夜宴图》、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与其说是绘画作品,还不如说是传播知识、教化民众的媒材。而宋代时出现的大量以儿童为题材的作品更是对当时儿童生活的描绘和记录。这些画,如果从绘画形式的角度分析,肯定是对当时人物形象、环境的真实记录。打一个不恰当的比方,如阎立本、张萱、顾闳中这样的大画家与现在的摄影记者无异。我曾把这种记录历史的画称为“史官画”,即以画记录历史。当然,他们完全可以用文字来描述当时的情境。换言之,这里的图和文是可以互换的。

同理,现在的儿童,犹如古代识字不多的民众,要理解文字内容,最好能借用图像。而且儿童对直观图像的兴趣与理解肯定远大于文字,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要教育孩子,使孩子能愉快地接受知识,图文并茂的教材是最理想的。而这种图文并茂的教材,必须是当下的、写实的,即儿童可以通过对图像的认知达到对文字的理解,从而使儿童慢慢地过渡到对文字的识记和理解,毕竟图像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抽象的观念只能通过文字来描述。

另一方面,由于儿童喜欢摹仿的特点,教材中的插图必须具有高度的审美性,使儿童在看或描摹插图中接受审美教育,也在描摹中接受绘画的训练。况且,教材是国家的根本,由教育部门统一编制的,而且在一定时期内不变。因此,有必要聘请国内或省内优秀的画家来创作。在中国古代,画院画家的绘画水平往往是最高的,很多画家以能成为画院的画家为荣。而在当下,体制内的画院和美院中同样聚集着大批优秀的画家(当然也可以聘请非编制内的优秀画家或退休的画家),他们完全有能力创作出优秀的插图作品。

责任编辑:果然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