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围炉欢庆,家人团坐,灯火可亲。春节,明明是一年之中最为寒冷的时候,然而就人们的心理而言,却春意盎然。贴门神、放爆竹、吃饺子、饮屠苏酒、拜年、祭祖……春节沉淀下来的习俗丰富多彩,甚至衍生出为庆贺新年而绘制的节令画——“岁朝图”,承载着人们迎新祈福的美好愿望。
历代画家作岁朝图,含有元旦开笔、预祝一年万事吉利之意。其中有一类可以归为风俗画,多以“岁朝欢庆”或“岁朝行乐”命名,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将春节的欢腾景象、热闹氛围和盘托出,也为千姿百态的年俗活动留下生动的图档。
乡村人家如何过新年
乡村人家如何过新年?晚明画家袁尚统画过一幅《岁朝图轴》(故宫博物院藏),表现的即为山村一隅过新年的景象。乍一看,这像一幅隐逸的山水画,树高山远,树石勾勒填色后皴擦,远山以花青淡淡涂染。凑近一瞧,十多个远比树小的人物居于画中下半部分,其中多个孩童在院中敲锣、打鼓、放鞭炮,尽情嬉戏玩乐,屋内三位长者则同桌对饮,观看儿童嬉耍。
〔清〕吴昌硕《岁朝清供》
与之几乎同时代的李士达《岁朝村庆图》轴(故宫博物院藏),画的也是民间村野里的春节,同样以山水为背景,但生活气息更加浓郁,年俗活动也更为丰富。画家的题跋,表明了此图所画乃苏州石湖。画中,水道将陆地分为若干块,以桥连接,村舍多达五六处,与大大小小的院落以及篱笆围墙参差有致,形成画面的节奏感。此图总共出现了约40个人物,男女老幼皆有,身姿各异,神态生动。
有意思的是,在常见的访友宴饮、燃放鞭炮、敲锣打鼓等春节场景之外,画中还埋了不少“彩蛋”。例如,画面中间偏下方的篱笆墙外,正在行走的两个童子正沿街吆喝售卖春饼,其中一个童子胸前悬挂的箩筐里,正是装有春饼。春饼是用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春节与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有着深厚的渊源,时间上也通常相差无几。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有吃春饼喜迎春季、祈盼丰收的习惯。
富于市井气息的年味,浓缩在清代宫廷画家丁观鹏绘于乾隆七年 (1742)的《太平春市图卷》(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此图的水平构图、长卷形式,在岁朝图中甚为罕见,共绘有16个场景、100多个人物,将太平盛世京城新春市集的热闹劲洋洋洒洒地画了出来。其风格上也近似于年画,有着喜庆、鲜艳的色彩。爆竹、灯笼、果品、小吃、鸟鱼、泥人、玩具、面具……集市里的年货琳琅满目,应有尽有。
令人大开眼界的,更有游艺活动。画卷中间人数最多的场景是跑旱船表演。这是北方民间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用竹片或木条为架,船舱、船身均以布绸装饰而成,表演者手把船帮站立船中,双脚走动带动船行。图中表演者共三人,均戴蓝色头巾,橙衣女子与灰裳男子背着布满蓝色花纹的船只,敲着锣鼓,人群中间身着橘色白花衣服的人则手拿折扇,神采飞扬,似在向观众介绍着表演内容。
富庶人家又怎么过
富庶人家过新年,又有怎样的讲究?清代宫廷画家姚文瀚绘有大户家族新春之际于宅院团聚欢庆的《岁朝欢庆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即展开颇为典型的图景。图中,正厅摆设酒食,长辈们围坐饮宴。家仆或持酒壶侍立,或端送糕果,穿梭于前厅回廊里。在后院偏房里,妇人们在忙碌备餐。远处阁楼上,几位男仆合力悬挂着大灯笼。在庭院中,孩子们一片欢乐喧闹,有燃放爆竹的,有携弄玩偶的,有敲锣打鼓的,有击板小唱的。三进院落,叠石假山,庭院里讲究的红木火盆,正厅中气派的“四季花卉”大立屏、典雅的朱几瓶插牡丹,无不凸显主人的身份,烘托出满堂富贵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