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就在抽象表现主义登上巅峰的同时,它的下坡路就开始了,因为从艺术规律看,任何一种新风格,一旦有了名,有了模仿者,它的独到就变为陈式。在50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已经成了人人效仿的对象。1950年在他们的俱乐部聚会讨论时,抽象表现主义画家就已经开始担心:自己会不会成为一个新的学院派。这种担心不是多余的,他们是肯定会成为一个学院派的,这是所有被冠之以“主义”的风格的注定命运,是在劫难逃。从市场规律看,一个风格到达顶峰后也必然要走下坡,因为画商们最有利可图的是经营那种有成功可能、但尚未被社会认可的先锋艺术,而不是一种已经被全面认可的风格,因为后者的价格已经被哄抬了上去,画商便无暴利可赚。他们手中经营的作品——抽象表现主义——一旦被社会接受,画商们便要发话了:下一个,下一个该轮到谁了?
成功带给这群抽象表现主义画家们的结果似乎也并不好。从前他们那种患难与共的哥们儿义气也没有了,他们开始为争名夺利互相吵架,攻喧,甚至打官司。比如,莱因哈特因在一篇文章中指责他的一些同伙有商人气,纽曼就火了,到法院去起诉他犯有诽谤罪。1955年波洛克有一个个展没有给斯蒂尔发邀请,斯蒂尔和他就失和。同时,这些人彼此之间也不再互相出示自己的新作,因为任何一种新手法对他们都可以意味着一笔钱。这批人早年忍受着贫穷,晚年又要忍受孤独和猜忌。他们中间酗酒的、精神忧郁的大有人在。这批人中长寿的不多,波洛克44岁就死于车祸,克莱因过世的时候51岁,罗斯科在67岁时自杀。抽象表现主义差不多随了它的领袖人物的殒落而落幕。
但抽象表现主义给美国现代艺术打开了门,有人从这个门里进来,有人从这个门里出去。从这个门里出去的人,另起炉灶,搞起了波普艺术和别的名堂。从这个门里进来的人,便是抽象表现主义的第二代人,他们在抽象表现主义的方向上更往前走,要画出更精更纯的抽象艺术,最后走到了空白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