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史论 >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刘成纪:近年来庄子美学研究述评

2014-12-04 15:01 文章来源:人民美术网整理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 二. 影响研究 


  • 近年来,关于庄子美学思想对后世影响的研究,成果不多。但许多文章因为切入角度和所选历史时间区间的独特,所以也有许多新见出现。 


  • 首先是后人对《庄子》进行阐释时出现歧异的问题,有三篇文章值得注意:其中,马良怀的《面对社会与面对命运》论述了向秀和嵇康对《庄子》的不同解读。他认为,向秀注庄子,是面对现实社会的思考,重在协调个体与社会、自然与名教的尖锐矛盾,在乱离之世为人寻找一条安顿心灵和生命的道路。嵇康是从个体生命的角度诠释庄子,试图通过开掘精神世界的空间,于现实之上营造自由的人生境界和精神家园,并进入其中作“逍遥游”。(《厦门大学学报》2002年第2期)与这种共时性的比较研究不同,贾宗普则从历时性的角度,对“逍遥”这一美学范畴在不同时代被阐释的历史进行了观照。他认为,中国哲学、美学史上对庄子“逍遥”的阐释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用玄学“各适其性”之思想解释;二是用佛老的“空无”思想理解;三是用儒家思想解释,认为“逍遥”体现了“自在快适”的人生境界。这种差别的产生,和庄子独特的思想表达方式、庄子思想的内在矛盾有关,也和解释主体所处时代以及个体生存体验的差异有关。(贾同普:《论前人对庄子“逍遥”的不同阐释》,《南开学报》2002年第1期)与前两篇文章立于史学和哲学、兼涉美学的特点不同,陈引驰的《庄学之生命观及文学中的反对和理解》则是由美学进而入于文学。他在这篇文章中认为,庄子的生命观是把人生看作一个大化流行的自然过程,由气而成,并复归于无形。这一观点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影响极为深远,作者列举了汉代诗赋、东晋王羲之、陶渊明及宋代苏轼的生命观,并对他们理解的歧异进行了细致分析。(《学术月刊》2003年第3期)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