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尤洋:图像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否还有意义

尤洋:图像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否还有意义

2014-12-24 14:59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上世纪的机械时代来临后加强了物化世界和物化世界观的形成,绘画所强调的内在精神价值发展的线索被机械复制的大规模生产所一度打乱和干扰。与牢牢把持创 作全然主导性的上一代艺术家不同,波普艺术家和大众流行图像以协作的形式,使得图像生产虽然放弃了绘画技巧和视觉效果的唯一性,但也同时将观念和艺术的结 合推进到新的阶段。1956年,英国艺术家汉密尔顿在作品《是什么使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如此与众不同》中,已经宣告了图像时代和广告拟象时代的来临。在 机械复制的技术保障和大众审美异化的恋物情节下,图像经验深刻地植入于现代人的感知惯性中,至此艺术实践开始借鉴广告营销,并且借用图像这一形式获得了无 限的能指与所指(在艺术实践中,这两者体现的暧昧不清)来作为表达的需要。

  绘画作品的所指即是其在今天艺术实践真正的内核,也即是罗 兰·巴特符号学的含蓄意指图像层,揭示了图像层面之内的本质。换而言之,艺术家在今天的工作并不是创作图像,而是占领大众流行文化中的图像,突出图像本身 的符号价值,进阶以诱惑的姿态吸引关注,从而在大众文化中进行反向实践。这种趣味在波普艺术前已有端倪,比如比利时画家马格利特的超现实主义绘画,通过不 断设置图像逻辑关系的谜题和隐喻,不仅引起了当时欧洲知识系统关于认知世界方式的思辨,也影响了随后的广告图像行业的创作套路。与马格利特不同的是,来自 更为彻底的商品社会的波普艺术家如安迪·沃霍采用了直白且直观的图像介入到大众文化,这也从侧面提示着,艺术创作发展为一种与时代产品共谋的阶段,艺术家 不再是艺术作品中唯一的权力角色。

责任编辑:李亮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