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34位参展艺术家共同呈现出了一个没有绘画、雕塑,而拥有80多个视频的展览——“不在图像中行动”,这个由艺术家孙原、彭禹和 独立策展人崔灿灿共同策划并筹划了一年多的联合群展,终于在常青画廊、佩斯北京画廊和当代唐人艺术中心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这场一开幕就掀起了业内讨论的联 展,在展览内容、形式和运作方面都不同于常规的艺术展。
作为策展人之一,崔灿灿这样说:“这次展览中有80多个视频,有些展厅甚至空无实物。图像,曾是中国很多艺术家赖以生存的手段。但这次,我们想站在与以往方式不同的另一面,来讨论‘行动’在艺术和生活中意味着什么。”
图像对于今天的艺术实践是否还能够体现积极意义?这个讨论的兴奋点自观念艺术从绘画和雕塑等传统创作媒介中蜕变以来一直保持着热度。而“不在图像中行动”这个展览项目,则将这一问题所引发的立场冲突提升到新的瞩目程度。
以绘画、雕塑、影像为主导的艺术品构成了今天主要的图像艺术品门类。如艺术生态所表现的那样,无论是商业画廊空间还是艺术品拍卖市场而言,绘画作品始终 占据了大多数的比例。绘画作品迎合某种兴趣的策略性,一方面既不占有创作道德上的优势,也无法全然从伪观念艺术作品中被一眼识别出来,致使了绘画注定在今 天的艺术实践中处在一个被质疑的位置。然而,既然观念艺术所强调的是观念先于媒介,方法和语言重于成果作品,那么我们又应该以何种心态来看待这一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