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是在相同的展览空间内,立场和认识观所引发的交锋也清晰可见。唐人画廊在“不在图像中行动”之前 呈现的两个展览分别是由戴卓群策划的“自觉:绘画十二观”和艺术家颜磊个展“图像,未(不)死”,前者以中国当代绘画的内在逻辑来探讨本地文化主体进程, 策展人认为这十二位画家“打开了无边的可能。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的全球化融合,令新世纪的中国艺术更加走向多元和开放,独立和个体的创作成为艺术的正常 状态。”后者则探讨图像与视觉经验之间的线索,并且试图展示艺术家在工业生产时代中如何把握创作的主体位置。
颜磊曾经以一系列介入到艺 术生态和日常的观念行为艺术作品而闻名,他通过刚刚成立的首都版权产业联盟发布了新的工作计划:将自己在2004年的绘画作品《着陆-上海》授权给国内一 家艺术版画工厂复制8847份衍生品。艺术家雄心万丈地表示衍生品不仅会挂入千家万户的客厅中,也会挂入政府官员和企业家的办公室。今天的都市生活中,私 人空间已被来自公共领域的广告图像大肆侵蚀着,衍生品项目既是一次对于占领视觉空间的努力,也是艺术与日常生活发生关系并且期待回应的尝试。值得留意的一 点是,这件绘画原作本身也并非艺术家亲手创作,而是雇佣了没有受过绘画专业的工人用流水线式的绘制而成。
在今天,占据了学术道德高点 的、交易实体缺位的生活化行为艺术中依然不乏观念空洞、思维僵化或者明显迎合某种趣味的作品。本文即无意站在绘画艺术家的立场上去质疑非绘画领域的问题, 也并非否定绘画在今天的积极意义。而是再次提示,选用何种媒介来生产艺术品无疑是重要的,但艺术品并不是艺术家实践的目的,而只是其实践过程中不可缺少的 节点。以绘画为主要媒介的艺术家,必然要面对各种体制化的诱惑与困境;而放下画笔,介入到日常行为的艺术创作亦依然面对着体制化问题。因此,在这里煞有其 事地讨论绘画是否依然存在意义的话题,实际上又将我们抛回到1917年杜尚在商店购买卫生洁具的那一瞬间了。
(本文作者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副馆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