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导读:

   李德哲李人毅刘永贵黄维耿安顺李志向何家英刘文选王超王乘曾迎春杨之光林之源关山月

人民美术网 > 学术 > 从观赏石看古今审美异同

从观赏石看古今审美异同

2015-01-05 16:25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微信
扫描二维码转发分享

  谷 泉

  现在人欣赏石头,大多重象形,很多人张口就说,看,这石头像什么?是外形像阿猫阿狗,还是花纹图案像字形或者人形?大家于此津津乐道,相互标榜,既可以获得惊奇赞赏,也能够收益丰厚。大江南北,无论新兴的内蒙古戈壁玛瑙、广西红水河各种奇石,还是传统的太湖石、灵璧石,甚至完全与象形无关的砚石、印章石,也都一拥而入。这在审美上多少有点低俗,但也不是现代人突发奇想,不是没有历史的背景。

  中国人在汉代已经开始大肆造园。那时基本思路还是模拟自然,以“穷极自然”为主要目的。可无论多么相似,模拟的也不能与被模拟的对象相提并论。而且在很容易投入自然怀抱的年代,把此种行为抬升至奢华地步,也经常让人产生怀疑。经过南北朝的延续,状况在唐代发生改变。当时的人认为,造园赏石要抓住自然的本质,取其神韵,理解石头本身的美,不要被模拟自然的外貌所迷惑,应该从文化的角度,重新评判这些审美活动所创造的价值。在白居易、刘禹锡、柳宗元、李德裕、皮日休等人的文章诗句中都有提到,好石头是非常“不自然”的:大家渐渐接受应该有文化感的自然,也就是我们创造的自然——城市山水,而不是完全模仿自然的自然。如此体悟,在宋代达到了顶峰,不仅造就了苏轼、米芾这样在中国石学历史上划时代的人物,还有大量关于中国石的著作面世,甚至宋徽宗为了营造园林巨制艮岳而出现“花石纲”之役,和国家灭亡相联系了。这些都充分证明,中国文化对石头的审美认定,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所有的艺术品中,再没有比石头更完全的自然物了。中国人也是因喜欢自然而喜欢石头的。虽然在各个时期,为了某种目的,会在石头上加上一些人工的痕迹,但是中国人一直强调它作为自然代表的完整性。即使它已经成为中国人审美对象的一分子、一件艺术品,石头的本质也是无可争议的自然。自然是什么?就是那伟大的哲学——“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中的“自然”和“天”。中国人可能苛刻地挑剔一件其他人工艺术品,看其是否能够企及“道法自然”和“天人合一”的高度,对石头却不会有这种怀疑。与其他艺术创造不同,一块好的石头,就可以幻化作自然,就是一个混沌宇宙的存在,是中国人喜欢的感性、抽象和诗化的极致。而且它们即使昂贵无比,也呈现那种比较容易亲近的自然状态。从享受自然的性价比考虑,拥有一块物质和精神并存的石头,无疑是上佳的选择。

责任编辑:李亮
首页上一页123下一页尾页
免责声明:人民美术网(www.peopleart.tv)除非特别注明,本站所转载的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不代表本站观点。转载的所有稿件的版权归原作者或机构所有,如事关不当,请联系删除。


人民收藏

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