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文”缘,还是“人”缘,抑或是“佛”缘,也许“三缘”皆有。笔者与林之源先生,一见如故。早在2013年春,覃塘区春天采风活动中,林之源先生穿着黑色的唐装,脖子上挂着长长的一串黑色念珠,留着一头短短的平民发型,而且挂着一把稍有花白的山羊胡子,衬托着那慈祥的笑脸,十分可亲,特别是他风度翩翩,言谈蕴厚,举止潇洒,平易近人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正是汉书说“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两颗冰心相碰,明亮见底,一下子就成了深交的“老朋友”。
借助现代化通讯工具,他无论到天涯海角,都天天发来微信;我不管忙得不可开交,都天天拜读他的感悟和新作。还相互交流作品,砌磋诗作,共习国学,探访佛道,抛掷唱酬。偶然相见,更是亲如兄弟,胜似同窗,谈诗、说画、习字、读史等等无所不谈,真得益匪浅,其乐无穷。
如此读林之源,已是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情谊和真切。正是“明代王艮《勉仁方书壁示诸生》说得好”朋之来也,予日乐之,其未来也,予日望之”。
据了解,林之源先生,字半溪,号石门山樵、冷香居士,浙江温州人,中国著名山水画家。曾任中国书画家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书画院高级院士、中国书画院副院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高研班教师。他曾被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馆馆刊《中华书画家》大型刊物聘为特邀编审,他不是公务员,却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馆破格聘为文史馆员。
他生于儒医世家,幼时天资聪颖,好读书,喜临池;及长学诗书、习字画,而且兼攻金石。后移居上海十数载,广交四方名流。
“不受苦中苦,难为人上人”。长期以来,他以“先做人,后做事”为座右铭。以智慧来处理锁事、以慈悲来对待世人,以勤勉、谨慎、恭敬、谦虚、宽容的态度去探索国画的黑白效果,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大自然的感悟,努力探索在创作作品中,能够产生感动他人水墨语言。
早年,他带着求学之心,曾游学东瀛,继赴加拿大,新加坡、香港、台北等地,以书画会友。后放弃上海的优越生活,只身单影,闲云野鹤般周游祖国名山大川。
“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他深感知识宝贵,于是锁定山水如画的广西资源县,在资水之滨,清幽之谷,结庐而居,名之曰“冷香”。 林先生隐居山林,长达十年。在这十年中,林之源先生,非常珍惜时光,对中国经、史、子、集作了选读,对《昭明文选》、《古文观之》作了学习的批注。知识长进了,并把学到的知识,日复一日,与人、与物、与大自然对话。慢慢读懂了山,读懂了水,使书画作品,更加充盈着灵性和灵气,真情和博爱。